名人故事:英國前首相丘吉爾(4)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整理 2019-11-22 11:33:29

1915年5月,決定要與保守黨人共組聯(lián)合政府的阿斯奎斯首相免除了丘吉爾海軍大臣的職務,派他出任內閣中地位最低的不管部大臣。被排擠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爾決定辭職,趕赴法國前線親自參加戰(zhàn)爭。
1916年5月,丘吉爾卸任皇家蘇格蘭毛瑟槍團第6營營長,并放棄了中校軍銜,回到議會。
1916年9月,達達尼爾海峽戰(zhàn)事調查委員會成立,次年1月該委員會發(fā)表報告,為丘吉爾重新在政壇崛起提供了契機。
1917年7月,自由黨黨魁勞合·喬治宣布任命丘吉爾為軍需大臣。丘吉爾在軍需大臣任內推動了多項對今后戰(zhàn)爭產生深遠影響的新發(fā)明,包括坦克、飛機和化學毒氣。在丘吉爾的提議下,英國迅速擴大了坦克的生產規(guī)模,推動飛機在戰(zhàn)爭中的應用。
1918年11月英國舉行一戰(zhàn)后的首次大選,選后丘吉爾在內閣內兼任陸軍大臣和空軍大臣兩項職務。他開始對英國軍隊進行調整,并且主張積極干預俄國內戰(zhàn)。丘吉爾也從此以堅定的反共立場而聞名,唯一的例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
1921年,丘吉爾轉任殖民地事務部大臣,兼任空軍大臣,開始與愛爾蘭新芬黨談判,最終允許愛爾蘭成為英帝國內的一個自治領。
1922年的大選中自由黨慘敗,丘吉爾本人也在自己的選區(qū)中意外失利。多年的戰(zhàn)爭使得選民變得左傾,原本支持自由黨的選民大批大批地倒向工黨。
1923年的選舉中丘吉爾再度落敗,工黨則獲得勝利,組建了第一個工黨政府。丘吉爾意識到自由黨的勢力已經開始衰敗,很難再成為政壇上可以與保守黨抗衡的政治勢力,于是他逐漸疏遠自由黨,轉而向保守黨靠攏。
1924年3月的補選中,丘吉爾以“獨立的F社H主義者”身份參選,提出自由黨等其他所有反對黨都應該向實力較強的保守黨靠攏。最后選舉結果丘吉爾還是以43票之差落敗。
1924年夏,剛剛成立了9個月的工黨政府倒臺,丘吉爾代表保守黨參選以高票當選,并被首相斯坦利·鮑德溫任命為財政大臣。但是丘吉爾本人對財政一竅不通,在任內推動了英國重新采用金本位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