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昆明奧數 > 昆明小升初 > 正文

2018昆明小升初語文文言文整理附譯文(三)

來源:家長幫論壇昆明站 文章作者:蜜桃布叮 2018-03-24 11:54:36

智能內容

  十四、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愿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戰國策》)

  釋義:

  方--剛剛。  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以開閉

  曝--曬。  支--支持,即相持、對峙

  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同"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嘴,專指鳥獸的嘴。

  雨--這里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舍--放棄。相舍--互相放棄。 并-起,一齊,一同。  且--將要。

  禽--同"擒",捕捉,抓住。弊--弊病;害處,這里指疲弊的意思。

  恐--擔心。   為--替,給。

  翻譯: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只河蚌正從水里出來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干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十五、截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字詞解釋:

  者:代詞。可以譯為"的人"    初:開始時,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進去;進入  執: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會兒,不久

  至:來到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計:計謀,辦法

  而:連詞,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時對年長的男人的尊稱

  圣人:最完善、最有學識的人  何:疑問代詞,怎么,為什么 但:只,僅,但是

  中截:中在這里作截的狀語,從中間截斷。裁斷之:代詞。此代長竿 以:用

  譯文:

  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想要進城門,但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他實在是想不出什么辦法來了。不久,有個年長的男人來到這里說:"我并不是圣賢,只不過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再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道理: "執長竿入城門者"魯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 。 事實可以一手拿著竹竿的一頭,把竹竿的另一頭放在地上成一個斜坡,進入城門。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點: 1: 把三維歐式變換限制在二維,會導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無法解決,也是解決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時候,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分而治之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  或者是還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給出這個點子的人不先問明情況就出了一個點子,萬一這個長竿是要用的,這個點子就害了這個拿桿子的人了。 《截竿入城》皆在告訴人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決不能盲從別人的意見.

  十六、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解釋: 舍:住處。   嬉:游戲。  所以:用來。  處:安頓。

  復:再,又。   是:這。   焉:在那里。

  譯文: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后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分析: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這也說明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句子;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識

  焉。焉是個文言虛詞,常用在句末作語氣詞,相當于了。但有時又相當于于之,即在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為就住在這里。又,《曹劌論戰》夫大國,懼有伏焉。懼有伏焉,即俱有伏與之,意為擔心齊國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識

  我國古代統治者十分講究禮制,家庭有禮,官府有禮,堂上更有禮,所以說中國是禮儀之邦。孟子小時候在學堂里,除了識字外,還要學習揖讓揖退,這些都是朝堂上的規矩,比作,姿勢都有規定,不合禮制輕者斥責,重者處刑。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焦作市| 怀柔区| 三门县| 洛浦县| 桐乡市| 德安县| 昆明市| 福海县| 两当县| 息烽县| 南雄市| 临澧县| 文水县| 栾城县| 南召县| 昌图县| 麻阳| 连云港市| 灵台县| 瓦房店市| 滦平县| 双牌县| 蒲城县| 方山县| 宁陕县| 铅山县| 东阿县| 绥滨县| 涿州市| 青海省| 宣汉县| 哈尔滨市| 肇庆市| 类乌齐县| 江西省| 措勤县| 佛学| 扶沟县| 衡山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