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電子計算機要用二進位制
來源:網絡 2009-07-10 16:33:13

由于人的雙手有十個手指,人類發明了十進位制記數法。然而,十進位制和電子計算機卻沒有天然的聯系,所以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難以暢通無阻。究竟為什么十進位制和計算機沒有天然的聯系和計算機聯系最自然的記數方法又是什么呢?
這要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說起。計算機的運行要靠電流,對于一個電路節點而言,電流通過的狀態只有兩個:通電和斷電。計算機信息存儲常用硬磁盤和軟磁盤,對于磁盤上的每一個記錄點而言,也只有兩個狀態:磁化和未磁化。近年來用光盤記錄信息的做法也越來越普遍,光盤上海一個信息點的物理狀態有兩個:凹和凸,分別起著聚光和散光的作用。由此可見,計算機所使用的各種介質所能表現的都是兩種狀態,如果要記錄十進位制的一位數,至少要有四個記錄點(可有十六個信息狀態),但此時又有六個信息狀態閑置,這勢必造成資源和資金的大量浪費。因此,十進位制不適合于作為計算機工作的數字進位制。那么該用什么樣的進位制呢?人們從十進位制的發明中得到啟示:既然每種介質都是具有兩個狀態的,最自然的進位制當然是二進位制。
二進位制所需要的記數的基本符號只要兩個,即0和1。可以用1表示通電,0表示斷電;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點,0表示凸點。總之,二進位制的一個數位正好對應計算機介質的一個信息記錄點。用計算機科學的語言,二進位制的一個數位稱為一個比特(bit),8個比特稱為一個字節(byte)。
二進位制在計算機內部使用是再自然不過的。但在人機交流上,二進位制有致命的弱點——數字的書寫特別冗長。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二進位制成為11000011010100000。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還使用兩種輔助的進位制——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二進位制的三個數位正好記為八進位制的一個數位,這樣,數字長度就只有二進位制的三分之一,與十進位制記的數長度相差不多。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八進位制就是303240。十六進位制的一個數位可以代表二進位制的四個數位,這樣,一個字節正好是十六進位制的兩個數位。十六進位制要求使用十六個不同的符號,除了0—9十個符號外,常用A、B、C、D、E、F六個符號分別代表(十進位制的)10、11、12、13、14、15。這樣,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十六進位制就是186A0。
二進位制和八進位制、二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之間的換算都十分簡便,而采用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又避免了數字冗長帶來的不便,所以八進位制、十六進位制已成為人機交流中常用的記數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