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 王莽政權
來源:中國人文在線 2009-06-24 13:44:12

昆陽之戰,爆發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鐘。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西漢末年,政治腐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危機四起。
外戚王莽利用這一形勢,玩弄權術,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但王莽上臺后“托古改制”的做法,不僅沒有使情況有所起色,反而導致階級矛盾更趨激化。廣大民眾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紛紛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新莽的統治。一時間起義烈火燃遍黃河南北和江漢地區,新莽王朝完全處于眾叛親離、風雨飄搖的境地。
在當時的眾多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尤以綠林、赤眉兩支聲勢最為浩大。他們在軍事上不斷打擊新莽勢力,逐漸向王莽統治腹心地區推進。新莽王朝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拚湊力量進行垂死的掙扎,農民起義于是進入了最后進攻階段。昆陽之戰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的產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初,綠林軍各部乘王莽主力東攻赤眉,中原空虛之際,揮兵北上,在沘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莽王荊州兵甄阜、梁丘賜部。接著又在淯陽(今河南新野東北)擊敗嚴尤、陳茂所部,勢力迅速發展到十余萬人。在勝利進軍的形勢下,農民軍開始萌發了建立政權的要求,于是在二月間,推舉漢室后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年號更始。
更始政權的建立,標志著農民起義進入新的階段,王莽在政治、軍事各個方面日益趨于被動。
更始政權建立后,即以主力北上圍攻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并開進到滍川一帶。為了阻止王莽軍的南下,保障主力展開行動,更始政權另派王鳳、王常和劉秀等人統率部分兵力,乘敵嚴尤和陳茂軍滯留于潁川郡一帶之際,迅速攻下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舞陽北)、郾縣(今河南郾城南)等地,與圍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角之勢。這為下一步進擊洛陽,與赤眉軍會師以及經武關西入長安,消滅王莽政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王莽政權對更始農民起義軍的戰略動向十分不安,于是就慌忙改變軍事部署,將主力由對付赤眉轉而對付更始軍。三月間,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奔赴洛陽,在那里征發各郡精兵42萬,號稱百萬南進攻打更始軍,企圖以優勢的兵力與農民軍進行決戰,一舉而勝,以確保宛城,安定荊州,保障長安、洛陽的安全。
五月間,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在那里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并迫使先期進抵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的更始軍劉秀部撤回昆陽。爾后,繼續推進,迫近昆陽。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