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
來源:中國人文在線 2009-06-24 13:42:02

“孫劉聯盟,天下三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是曹操和孫權、劉備在今湖北江陵與漢口間的長江沿岸的一場戰略會戰,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這場戰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的孫、劉聯軍,面對總兵力達二十三四萬之多的曹軍,正確分析形勢,找出其弱點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協同、以長擊短,以火佐攻,乘勝追擊的作戰方針,打得曹軍丟盔棄甲,狼狽竄北,使曹操“橫槊賦詩”、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諸東流,從而成為歷史上運用火攻,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進而統一了北方,占據了幽、冀、青、并、兗、豫、徐和司隸(今河南洛陽一帶)共八州的地盤,形成了獨占中原的格局。接著他又揮師平定遼東地區的烏桓勢力,基本穩定了后方地區,一時間成為當時歷史舞臺上不可一世的風云人物。
然而,對于素懷“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雄心大志的曹操來說,統一北方地區,只能算作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他的宏偉目標,是掃平所有的割據勢力,實現“天下混一”的理想。于是他便積極從事南下江南的戰爭準備:在鄴城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并派人到涼州(今甘肅)授馬騰為衛尉予以拉攏,以避免南下作戰時側后受到威脅。一切就緒后,曹操緊擂戰鼓,興起大軍,浩浩蕩蕩向南方地區殺奔而來。
當時,南方的主要割據勢力有兩個,一是立國三世的東吳孫權政權,他據有揚州六郡。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當時戰亂較少。而北方人的南遷又給當地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因此東吳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軍事上,孫權擁有精兵數萬,有周瑜、程普、黃蓋等著名將領,內部團結,加上據有長江天險,因而使它成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礙。南方另一個主要割據勢力是荊州的劉表。他基本上采取了維持現狀的政策,但他年老多病,處事懦弱,其子劉琦和劉琮又因爭奪繼承權而鬧得不可開交,所以政權并不穩固。
至于劉備,在當時還沒有自己固定的地盤。他原來依附袁紹,官渡之戰后投奔劉表。劉表讓他屯兵新野、樊城一帶,為自己據守阻止曹軍南下的門戶。但劉備素號“梟雄”,志在“匡復漢室”,所以就趁著這一機會擴充軍隊、網羅人材。他這時擁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等謀士、猛將,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礙。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