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生入學怎么教育?(2)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23-09-25 10:08:54

(二)文明禮貌
1、離開家要跟家長說“再見”,看到老師要主動問候,見到同學要互相稱好。
2、課間活動要文明友愛,不在走廊奔跑高叫、追逐打鬧,任何時候不妨礙別人活動或休
3、要別人幫助要說“請”,得到別人幫助后要“謝謝”,不小心碰撞別人要道歉說:“對不起”,別人碰著你,向你表示歉意時要說:“沒關系”
4、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遇事要氣度大,明是非,講道理。
5、對人要熱情大方,客人來校參觀或到家里做客,要主動上前問好。
6、上課、下課或在家大人跟你講話時,你要起立,眼睛看著講話人。
7、乘坐公共汽車要給老人及抱小孩者或孕婦讓座,搞活動坐車要給老師讓座,同學之間要互讓。
8、自己出去玩要向家長請示,家長允許才可以,回到家要主動向家長報告。
9、在家里要尊老愛幼,懂得禮讓。
不光是學校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重視一年級孩子的養成教育,家長更應該培養好自己孩子良好的學習和自我管理習慣。具體怎么做,家長可結合以上學校的要求,然后參照以下幾點建議來做:
1、品德禮貌習慣:
(1)孩子在家中的品德禮貌習慣,①出去,回來要向父母、老人問候或說:“我出去了,再見。”“我回來了”。②出門玩耍,有事都要告知父母或征得同意,并讓父母知道去向。③對父母、長輩說話要恭敬,不許高聲,不許頂撞。④不打擾父母。長輩工作,家人休息時要輕聲說話做事。⑤吃飯時,長輩不動筷,自己不先吃,好的菜不一人獨吃。⑥父母呼喚應即時答應。虛心接受父母的批評。⑦家里來了客人,要叫人,有禮貌。要問父母是否需要回避。⑧同學來了要歡迎,去了要送客。⑨對兄弟姐妹、親屬有禮貌。
(2)孩子在外邊的禮貌常識和行為:①對人友好禮貌,懂得并學會使用“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②別人向自己問話,要熱情明白地回答。不能低頭無語或聽而不聞。③別人對自己說話要注意聽,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④保持頭發、衣服、儀表的整齊清潔,⑤不隨地吐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紙屑,遵守“七不”規范,③坐汽車給老人和懷抱嬰兒的人讓座。
(3)口語文明。①不說臟話、粗話,不提別人綽號。②打招呼懂得老小與輩份,不沒大沒小,沒老沒少。③與人說話口氣溫和,不頂撞人,不高聲喊叫。
2、守時惜時的習慣。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而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每天從早到晚要做到早上定時起床,晚上定時睡覺,不睡懶覺。不因看電視而影響睡眠。保證每天9-10個小時的睡眠。早上起床后要有充裕的時間整理床鋪、洗刷、吃早飯,并確保上學不遲到,上學時間也不應太早,否則,校門尚未開啟,孩子在馬路上游蕩,容易發生意外事故。上學遲到不僅影響孩子本人和班級的學習,還容易使孩子產生拖沓、不求上進的思想。放學后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韃玩耍。回家后,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家長指導孩子制定一張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并督促孩子認真執行。此外,還要培養孩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時不看書、不玩弄其他東西。同學間交往,一定要守時,決不拖拉遲到,失去伙伴的信任。做作業時,不磨磨蹭蹭,浪費時間。
3、講究衛生的習慣。
個人衛生:早晚要刷牙,勤洗手臉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經常清洗書包,不亂扔果皮紙屑。
公共衛生:認真做好衛生值日工作;主動拾起地上的紙屑、雜物;集會后帶走地面上的任何垃圾。平時無論何時何地如果發現有紙屑要立即撿起。坐在窗戶旁邊的同學負責開關窗戶,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4、獨立生活和自我服務的習慣。
有這樣一則報道:一個獨立生活能力極強的五歲男孩,能將自己的生活小空間整理得井井有條,還能主動幫媽媽干活。當記者問其母親“你的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怎么這么強”時,這位母親說:“不這樣培養,將來他怎么能夠生存!”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生活條件優越,依賴心理嚴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早上在校門口:喂孩子吃飯,一直送到教室里……)
有一句古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一些生活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思想、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責任感、獨立自主自強,并把這些品質習慣“遷移”到學習、工作、事業等方面,這對他們一生成長都有好處的。
(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注意的幾點。
有以下幾點,提供家長參考:
1、 要明確要求,不要輕易改變。
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求,家長應對孩子交待得詳細明確,操作性強,讓孩子清楚明確,決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見摸不著,不知從何入手做。在孩子了解清楚明確的基礎上,就應嚴格實施,決不能只提要求,但在行動上卻不加以督促。不要求孩子做到,或在遇到困難后就任孩子打退堂鼓。這樣不僅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反而會加重他們的惰性,養成無規無矩的習慣。所以要求要么不提,一旦提出,就應嚴格施行,毫不退讓,決不輕易改變,直到孩子良好習慣養成止。
2,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另外,據專家研究,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最起碼需要3-6個月,有的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對每一個習慣的培養,家長都應堅持3-6個月或更長的時間。這對家長來說是十分艱巨的任務,但為了孩子的終身幸福,廣大家長要不怕反復,持之以恒。下面雖是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的故事,但對我們也很有啟發:
兩歲半的萌萌喜歡自己拿勺吃飯,雖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湯、飯粒,但媽媽卻不急不躁。她堅持每頓飯都讓萌萌自己吃,并一邊鼓勵、一邊教孩子進步方法。還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進步”使萌萌非常開心。不久,萌萌不僅學會了自己吃飯,還學會了自己穿脫衣服。入幼兒園后成了班上小朋友學習的榜樣。良好的習慣要經過不斷的重復。反復地實踐才能養成。只要家長堅持要求,日積月累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才能形成“定型”。這時孩子做起來會感到輕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動地去做,慢慢形成了習慣。反之,他會感到緊張、壓抑、難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難形成習慣。
2、 要防微杜漸,不要聽之任之。
對孩子身上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不能聽之任之,認為這點小事無關緊要,要防微杜漸,及時矯治。否則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壞習慣發展到違法犯罪行為時,就為時已晚了。所以家長一是要把壞習慣消滅于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及時矯治,使孩子救失長善。
3、 要統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在家里,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應該是一致的。這就意味著相同的信息重復地轉入孩子的大腦,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經聯系,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而爺爺奶奶放縱,或者施教者今天嚴格,明天放松。
學校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家長不堅持,都是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的。好習慣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決定于家長和老師的習慣培養。
點擊查看更多:入學準備
試題下載:小學各年級試卷及答案下載
奧數網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