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融合課”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11 10:47:01

一塊屏,可以改變什么?
它讓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楊芳教育扶貧的腳步走得更遠。曾經,她做夢都想不到自己能給1000多個貧困縣的教師上課,現在,她需要做的,只是打開電腦。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啟動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體系,建設了兩期課程資源。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標準也隨之改變——4月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并提出了每人5年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等具體要求。
這被視作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新國標”。“相比于‘1.0’,此次意見將培訓對象從一線教師轉向中小學校和關鍵人群,培訓模式從自主選學、混合式研修到實踐能力導向的學習,更注重課堂實效。”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閆寒冰如此評點。
痛點:重教師個體學習、輕學校整體應用
問診:整校推進,校長變身首席信息官
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以來,類似上述改變時時在發生。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該工程共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1000余萬名,基本實現了全員培訓。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程實施中也暴露出不少短板。
“老師想要掌握信息時代的科學技能,一是要有足夠的信息素養,在教育教學環境中需要用到的裝備能熟練操作,用技術手段為自己的教學提供準備;二是要在教育教學環境中用好這種技能,在課堂中對學生要能夠用信息化裝備教好學生,在日常教學、教研活動中會用這些裝備去溝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
但在實際中,閆寒冰卻看到很多學與用未能緊密結合的情況:“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以來,教育主管部門開發了龐大的培訓課程庫,但以往培訓主要更關注教師個人能力提升,老師們一般感興趣什么就選什么。比如老師對微課程感興趣,就學了,可學校并不具備推進翻轉課堂的條件,根本用不上,時間一長就又忘了。”
記者了解到,針對以上弊端,此次能力提升工程2.0更注重整校推進,聚焦課堂實效。
意見要求,由校領導擔任學校首席信息官(CIO),組建由校長領銜、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針對這個團隊,將開展系統指導與培訓,形成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并由此確定相應的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主題及教師培訓計劃。
“真正做到圍繞學科課程標準、專業教學標準,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開展教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助力學校教學創新。”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痛點:不愿學、學了用不上,鄉村教師應用能力弱
問診:定向幫扶,開展針對性、陪伴式培訓
工作10年來,山西省鄉村教師劉璐參加過好幾次信息技術培訓:“每次都是派我去,學校很多老教師根本不來,說反正要退休了,學也學不會。”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盡管在不少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軟硬件配置已經明顯改善,但很多老師還是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張嘴”來上課。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