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0: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上冊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設計,首先,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生動有趣的資源。例如,設計了學校運動會、課外活動、秋游等活動中碰到的數學問題。其次,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例題或練習題插圖一般展示了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現實情景,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題目中往往只明顯出現一個條件和問題,另一個條件需要學生自己去尋找;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是如何解決的。第三,創設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發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情境表現了不同的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辦法,使學生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的情景圖中蘊涵有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信息,揭示了可以選擇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第108頁例4),等等。另外,教材還注意安排了少量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題目(第31、69、77),使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以尋求多個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的意識。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于這一觀點,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這冊教材分別在第六單元和第九單元之后安排了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
設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由于一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比較少,接觸社會的范圍也比較窄,小學低年級的實踐活動宜采用模擬現實活動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因此,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提供豐富的實際情景。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活動內容,如投擲、跳繩、賽跑、踢球、出板報等等。這樣,既可以給學生以親切感,也有利于逐漸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這些專門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包含著一些數學問題的現實背景,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其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同時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得到培養和發展。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關于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為此,教材的設計一方面要反映《標準》的理念,另一方面注意為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盡可能提供方便。這主要表現在:(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提示教師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并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2)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許多例題插圖中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多個信息,供教師選擇使用,或進行創造性地發揮。例如,小豬幫小兔蓋房的插圖包含了學習“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還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通過豐富的變式,使學生加深對“同樣多”、“多”、“少”的理解。
(3)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豬幫小兔蓋房、野生動物園、小猴吃水果、疊紙鶴、看誰拿得對、喂小雞、快樂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