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8-12-19 18:48:38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數學 三年級下冊 數學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呈現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場景。 談話:這是三(1)班第一小隊正在進行的套圈比賽,一隊是男生,另一隊是女生。比賽規則是每人套15個圈,比一比哪一隊套得準。下面就請同學們給他們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數據。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 要求學生根據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計)。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對教材例題進行動態處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擺”小方塊制作統計圖,目的是讓學生親歷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同時也為后面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作準備。】
3.引入平均數。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 提問:看了這里的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要比較哪一隊套得準,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去比較? 結合學生的想法,適時進行引導。 想法一:因為吳焱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 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 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可以怎么辦呢? 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 平均數)。 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設計意圖:富有啟發性的“追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數據處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總數等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合適,從而引出平均數,并在這一過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數能表示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4.理解平均數。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又多又好。 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 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課件動態演示:將統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設計意圖:將學生對平均數的探求發端于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有關平均數的多種求法。】
談話:請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績統計圖(用紅色線條標出平均數,并不斷閃爍),圖中閃爍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相比,你發現了什么?(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