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孩子早已變了,當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籠子”里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7-19 13:58:17

當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籠子”里
最后我想總結的是,現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籠子”里的。
假設,我們有這樣一個籠子,讓一個老鼠在籠子里,籠子外面裝一個門,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這個門,門打開以后有一個食物會進來,這個老鼠踩一下,食物就進來,踩一下,食物就進來,老鼠會怎么做呢?會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籠子是這樣的,老鼠踩一下,電擊一下,踩一下,電擊一下,以老鼠的智力會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籠子”我們是這樣設計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電擊,老鼠就不知道應該踩還是不踩,這個老鼠會在里面糾結死。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家長對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時給他壓力,就像電擊,孩子們如同老鼠在第三個籠子。
每個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說,心里是這樣想的。
各行各業,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個共性的特質,這些人一定是輸得起的人,輸了再來,最后就贏了。
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你只讓他成功,不讓他輸,家長們見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話問的是,“寶寶,你今天得幾個五角星。”“一個。”“小明得了幾個?”“兩個。”“你明天要超過他,要得三個。”
作為家長,你跟兒子下棋他會輸嗎?他肯輸嗎?十個有九個孩子是不肯輸的,有的孩子還會拿象棋砸媽媽的頭,他輸了就急。
怎么會這樣呢?你想要讓他成功,卻不讓他有成功的品質,你一開始就不培養這種品質,他不就是第三只籠子里的老鼠嗎?
還有,我們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數學難題、物理難題能夠迎戰,鍥而不舍。
學奧數的時候再難的題目也能克服,我們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強,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從哪里來的嗎?
在上海,家長們從小學開始給孩子找最好的學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學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幫孩子找什么樣的專業讀大學以便運用關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覺得差不多了,就買一套房子給孩子,發動親朋好友給孩子介紹女朋友,然后再拿錢出來給孩子辦婚事,婚事辦好了養孩子,最后自己幫孩子帶孫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還需要他有一種迎戰困難的自控力,又是這個悖論。這個人不是在第三只籠子里是在哪里?
其實他都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非常明確,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這是不可以的。
特別是對獨生子女,你不把一個很具體的目標告訴他,這個人要崩潰。
實際上高要求只有對自己,不能對別人。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標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沒有這個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糾結死嗎?
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籠子里的感受。
希望父母或者老師,可以重新了解下這代人到底需要什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