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會學生控制情緒(二)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20 09:58:34

追根朔源,找原因
“AIR”、徐生等幾位老師建議先從了解和分析入手,施艷琳老師提出這種狀況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系,班主任可直接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
一般來說,不同的家庭關系、教養方式、父母態度,如過高或過低的期望,親子間缺乏溝通和理解,過分嚴厲或過度保護會影響孩子性格特點的形成,進一步導致他的行為選擇。
黃錠佳老師班上的小葉同學,敏感于同學的“嘲笑”,發怒——攻擊——糾結不放,這一連串的反應,也需從家庭、個人、學校等多方面尋找癥結。
情緒問題大多源于關注的獲得狀況、需求的滿足狀況、自主性的養成狀況。所以,耐下心來,看看孩子發脾氣或哭是因為自信不足又害怕學習、表現達不到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呢?還是缺乏交往技能、參與能力,擔心大家不理他或對集體沒有貢獻?抑或想得到大家更多的關注,又不善表現及表達?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是社會性動物。人一生下來就是社會群體的一部分,且會隨之產生一些重要的心理需求。比如人要尋求團體歸屬感,在團體中占一席之地,以及被團體中其他成員所尊重和接納的心理需求。阿德勒把這些重要的心理需求稱為社會興趣。人終生都在尋求歸屬感和團體地位。孩子的偏差行為正是因為他沒有被團體所接納和尊重,能力沒有發揮,也沒有對團體有所貢獻造成的。想獲得注意、認可而不得,孩子內心的憤怒、委屈、不安、焦慮是可以想見的。
舉個例子:
小學二年級的軒軒如果與同學有了矛盾,就會向旁邊的人亂發脾氣。可是這個周二的早上,同學推了他一把,他并沒有發脾氣。
軒軒心情好的時候,比較能容忍一些小摩擦,而且樂于協助老師與同學。再進一步詢問他星期二早上到校之前的情形,發現那天早上他與媽媽在一起一直很愉快,而不是像平常一樣,因為動作慢吞吞而被媽媽催促、責罵。
只要軒軒與媽媽有放松、自然的互動,他對同學就會更有耐心,也就是他有能力保持冷靜和好行為。找到了這樣的聯系,是不是有助于輔導方案的制定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