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學生遭遇抑郁情緒(甚至是抑郁癥)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06-20 09:47:41

今天在微信群里聊起中學生遭遇抑郁情緒(嚴重的會患上抑郁癥),這兩位朋友的經(jīng)歷,很有借鑒價值。
一個90后的年輕老師的經(jīng)歷:
我高二的時候出現(xiàn)過類似的狀況,學習突然無目標無動力。之前成績一直是班級前5名,后來成績直接降到20名左右。但是成績的下降一點都不能刺激到我,因為覺得無所謂,沒什么意義,做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勁。跟同學關心也比較冷淡,覺得同學之間也就那樣,不重視同學情誼。經(jīng)常與同學鬧矛盾,人際關系淡漠,主要表現(xiàn)在不重視與人交往,被動,冷淡。我不知道別人具體怎么樣,我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后來我媽媽就帶我去看心理醫(yī)生了,檢查說是輕度抑郁,后來吃藥,運動等方式調(diào)整好了。當時檢查說是輕度抑郁后,我個人當時的感覺是輕松的,因為我終于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了,所以很積極改變自己。但是之前老師父母開導我什么的,有時候稍微能聽進去一點點,更多的是表面在聽,內(nèi)心毫無波瀾,甚至反感煩躁,覺得他們根本不懂我,說來說去都是那一套。
我也不喜歡運動,只是后來聽了心理醫(yī)生的建議才嘗試的,我媽要求我每天找同學散步,然后加上吃藥,慢慢也就好了。運動還會加強人際交往。因為不在是呆在那里胡思亂想。我后來回想每天與同學散步的經(jīng)歷,過程中有很多樂趣,看到操場上大家都那么開心、那么幸福,充滿青春活力,多少也會受這些積極情緒影響的,我們都知道情緒是會傳染的。遇上學生情緒不振這種情況,家長不能再埋怨孩子怎么樣,老師怎么樣了。到底什么問題,可以試著看下心理醫(yī)生,也不失為一種途徑,無論是還是不是心理問題,也可以為接下來的教育指出更清晰的路來。
一位初三學生家長的經(jīng)歷:
我女兒今年初三,前段時間也有過不想上學,上學無意義的想法。我外出培訓一個星期,她爸陪她爬山,看電影,給她改作業(yè),周末還和她爸頂嘴,甚至罵她爸,她爸忍住沒有打她,和她微信聊,她居然都有想自殺的念頭。她不吃飯就去學校,她爸給她送了面包。之前我一直和老公說女兒心思很重,得多和她交流,不要光管吃喝,他認識不到,那次以后,是真正醒悟了。因為我家老二四歲,我們工作也忙,我女兒總覺得我們不夠關心她。
后來,我老公天天晚上九點多把她接回家住,我在家里給她做好吃的,早上五點半送學校。還找朋友輔導她當時討厭的物理,做了思想工作,現(xiàn)在不厭學了,段考時候還考了班級第三。
青春期孩子思想教育很關鍵,也很難,父母比老師更重要。只有父母深刻反思,對孩子多點包容,多點耐心,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走出迷茫。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