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尿床,背后根源竟是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07 10:24:46

母親手拿“戒尺”、怒目圓睜,
孩子瑟瑟發抖地佝僂著身子,努力忍住慘叫和眼淚……
即使這樣,還被怒斥“不許哭!!!”
這就是在現代家庭教育中仍頗有市場的傳統家教手段。
許多父母還會在事后洋洋自得地說“棍棒底下出孝子!”
傳統家教很少顧及到孩子心理層面,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任由自己情緒發泄,卻不允許孩子表現出明顯的驚懼、不滿、憤怒等情緒。
對于八十年代及之前出生的大部分人來說,“棍棒教育”是最深刻的童年記憶吧。如今這批人已為人父母,在現代開明家教理念的教育下,對現在的孩子來講,情況似乎改善了許多。
可是,“棍棒”沒有了,“面壁”還在;“臟話”沒有了,“諷刺”還在——對孩子情緒的漠視,一如既往。
案例簡介: 7歲孩子尿床,背后根源竟然是…
7歲的童童,連續尿床一個月,父母帶孩子進行醫學檢查,沒有任何病理問題,醫生建議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邱波通過與孩子一起繪畫、講故事的方式,發現了孩子尿床的秘密,竟然是孩子晚上怕黑怕房間里有鬼,不敢一個人去衛生間導致的。
很明顯,孩子內心埋藏著巨量的恐懼情緒,不能面對,也無法調適,進而演變成對黑暗房間的幻想。
進一步了解發現,引發孩子的情緒問題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孩子剛上一年級,班里有調皮的小同學講鬼故事,孩子被鬼故事驚嚇到了。
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源原因是,孩子父親情緒暴躁,母親怯懦退縮,父親時常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孩子對父親有著很大的恐懼,在家無法尋求到安全感。
在這個家庭案例中,父母自身缺乏對情緒的認知和管理能力,也不允許孩子表達恐懼,更不能接納孩子的害怕和恐懼情緒,導致孩子內在的恐懼情緒無法被疏導,最終,影響到孩子的正常行為能力。
最后,邱波采用了“家庭聯合咨詢”方式,讓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心理調適,一方面調整家庭關系模式,引導父母接納孩子情緒,另一方面鼓勵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達情緒,當孩子的“恐懼情緒”被父母“看見”時,孩子的行為方式就開始向好的方向轉變了。
由以上案例可見,家庭教育中必須重視兒童情緒控制和情商培養,父母的“失之毫厘”,在孩子那里呈現的將是“謬以千里”。千萬不要等到兒童負面情緒累計到一定程度、影響正常身心發育的時候,才后悔莫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