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漫談:古代兒童的嬉戲生活(三)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5-24 14:38:01

老少同樂的嬉戲
在大人眼里,兒童的游戲富有想象與樂趣。趣味橫生的游戲,如磁場一般吸引著成人全身心地投入。如老年楊萬里在庭中看見孫兒玩泥巴、石頭、葉子等,興致一來便加入游戲中,還以《幼圃》為名記錄之,“寓舍中庭劣半弓,燕泥為圃石為墉。瑞香萱草一兩本,蔥葉蔊草三四叢。稚子落成小金谷,蝸牛卜筑別珠宮。也思日涉隨兒戲,一徑唯看蟻得通。”與伯勤等人同登南溪,“蒙忪睡眼熨難開”的誠齋“偶見兒童聊與戲”時,便情不自禁地加入兒童的游戲,還成功地“布衫青底捉將來”。陸游也喜歡與兒童打成一片,他要么“且伴群兒斗草忙”,要么“坐消長日事兒嬉”。杜甫亦是個老頑童,和妻兒泛舟溪上時,由于全身心地投入游戲之中,以至于“翻倒荷芰亂,指揮徑路迷”。
稚子們喜歡模仿大人的各種活動,如杜甫的小女,“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施肩吾“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容卻是幼稚的,她越是弄“巧”學人,便越發不能藏“拙”。范成大在其《四時田園雜興》中記錄下了兒童們模仿大人勞動的一幕,“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此外,古代藝術作品中亦有大量名為“嬰”,實為“孩”的嬰戲圖。繪畫如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金廷標的《嬰戲圖》、李嵩的《市擔嬰戲圖》、佚名人士的《小庭嬰戲圖》等;雕刻如北宋磁州窯童子蹴鞠枕、牧鴨枕、垂釣枕,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紋碗,晚明斗彩嬰戲圖等,都描繪了兒童豐富多彩的庭園嬉戲和郊外游戲生活。
這些詩歌、詞話與圖畫里展現出的雖是五花八門的嬉戲,如玩鳥、戲貓、捕蝶、騎竹馬、看貨郎、抽陀螺、放風箏、捉迷藏等,但所有這些游戲都指向了相同的主題:童真與樂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