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畏難情緒家長該怎么辦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17 13:47:18

孩子有畏難情緒又該怎么辦?
01 | 分析
孩子有了畏難情緒,無論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是不利的。畏難情緒與自信心正好是相對立的。對于學習,有了畏難情緒,就可能考不出好成績;比如對于畫畫,有了畏難情緒,孩子沒有了這方面心理需求,便會感到畫畫是沒有意思的事情;要是對生活有了畏難情緒,孩子會對生活失去信心。畏難情緒會阻礙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02 | 表現
孩子的畏懼情緒,并非表現在所有的事情上,往往只是對某件事情,或者是一件事情的某一方面有畏難情緒。
孩子的畏難情緒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興趣。而興趣的消失又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對所致。畏難情緒的表現是,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沒有主動性;做事情沒有信心,對自己做的事情持懷疑態度;對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打怵,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連自己原來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產生了畏難情緒,也沒有信心做好。長期下去能使孩子養成懶惰,有依賴性,甚至父母不給做,自己就不做。
可以說,畏難情緒對于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03 | 具體措施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了畏難情緒,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障礙,幫助孩子度過這一“危險期”。
父母要針對孩子畏難情緒的表現進行全面綜合分析,看看是哪方面有了畏難情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在老師還是在父母。如果是學校的原因父母應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努力配合老師做好工作;如果原因在父母,做家長的要調整思路,改變教育方法,同時,要主動找老師,爭取老師協助做好配合教育。
孩子產生畏難情緒,父母應當多從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要先改變自己的看法,克服孩子難教的畏難情緒,這是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的前提。父母要有耐心,要善于做細致的教育工作。在方法上要變強制孩子學習為啟發孩子學習,促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最終把父母的積極性轉化為孩子主動學習和做事情的積極性。注意從調動孩子的思維積極性出發,加強對孩子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質培養,還要加強對孩子的興趣培養,要讓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有感情,愿意去做,然后再研究讓孩子怎樣做得好。
還可以通過幫助孩子制定目標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目標要切合孩子的實際,不要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水平,造成孩子膽怯,產生新的畏難情緒。就是說制定目標的目的是要孩子樹立自信心,克服畏難情緒。
這里值得強調的是要改變孩子的畏難情緒父母不要急于求成,開始時的目標可以定得低一點,然后逐步地提高要求,讓孩子逐漸適應。這就像跳高,孩子最高能跳160公分,一下子升到這個高度,孩子可能跳不過去,如果分為120公分、140公分,最后再到160公分,安排3個臺階,跳過160公分就容易了。讓孩子完成目標也是這個道理。要幫助孩子實現學習目標,還要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的目的問題。
孩子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畏難情緒變為必勝的信心。家長在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時,要注重教育的過程,不要過分強調結果,所以家庭教育更應該注重過程教育。過程教育與結果教育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好的過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