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單元測試 > 語文單元測試 > 五年級語文單元測試上冊 > 正文
2016-12-20 19:03:45
一、根據課文內容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1、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路線,所以路線更長。 ( )
2、“他終于被我說服了”和“他終于把我說服了”這兩句話的意思相同。 ( )
3、挑山工常常跑到游人前頭去是因為他們一個勁兒向前走,不停下來看風景。 ( )
4、《挑山工》的作者是馮驥才。 ( )
5、《江畔獨步尋花》和《游園不值》都以春花為題材,寫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兩首 詩都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描寫春花的角度和作者的心情卻又有所不同。 ( )
6、《游園不值》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 ( )
7、《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他被人們稱為“詩仙”。 ( )
8、香港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世界的東方。 ( )
9、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 )
10、這天陰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 )
11、頑皮的雨點就喜歡在雨傘上跳舞。 ( )
12、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 ( )
13、《花之詠》的作者是巴黎作家紀伯倫。 ( )
14、第一人稱擬人化的寫法是《花之詠》一文的一大特色。 ( )
15、“花之詠”這個文題也可以換成“詠花”。 ( )
16、《花之詠》一文借花喻人,看似寫花,實為寫人。 ( )
17、仔細欣賞米勒的油畫《拾穗》,我們會產生豐富的感受和聯想。 ( )
18、在描寫三位婦女時,課文是按照先中間后兩邊的順序進行的。 ( )
19、《拾穗》這篇課文表現了農民在收獲的季節展現出來的歡樂場面。 ( )
20、《拾穗》這幅油畫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農民畫家”米勒。 (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