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新語文:詩詞文化常識
來源:奧數網 2016-03-30 17:38:51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也在告訴我們,一定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東學堂語文的教學理念“新語文”,正是要幫助大家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對習以為常的現象多關注一些、多想一些,產生全新境界的理解和認識。為此,我們也特別開辟了“學點兒新語文”欄目,每期邀請不同的老師來發現生活中的知識點,引導我們懂得學以致用,幫助更多的學員和家長朋友們,回到生活中,“學點兒新語文”。
【有種詩詞,叫做習大大引用的“都要會”?】
大學習古詩文”,我的朋友圈一下被刷屏了,甚至有學生家長轉載的時候高呼“這是要考的節奏啊!”作為語文老師的我,也有些按捺不住了,是不是習大大引用的詩詞,都要會?我不禁也在心底反思,我們對國學是否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而習大大在講話中引用的詩詞,給我們的啟示:難道僅僅是就“引用”記“引用”,就“詩詞”背“詩詞”,很顯然不是的。我們要真正去學習國學,并利用用國學去沉淀個人素養。那么三曹、七子、四杰、七賢……這些曾經寫盡世情、寫盡古今的人物都是誰?您知道嗎?趕快普及~
“三曹”“七子”
“建安”是東漢獻帝的最后一個年號,文學史上習慣于將此期及前后短時期之內的文學稱為“建安文學”。而“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就是“建安文學”的領袖。“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為骨干力量,為中國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
“初唐四杰”
指唐高宗至武后初年活躍在詩壇上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個人,簡稱“王楊盧駱”。他們的詩作力圖褪去六朝纖巧細弱的審美風氣,著重抒寫個人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和真情實感,開拓了一代詩風。對于五言律詩的定性和唐詩風骨的形成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竹林七賢”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當時他們志趣相投,彼此欣賞,時長相聚于山陽縣茂盛翠碧的竹林深處,故稱“竹林七賢”,是正史詩歌的代表人物,文學史上稱之為“正始之音”。其中阮籍和嵇康的文學成就最大。
借著向習大大學習古詩文的“熱潮”,簡單和大家分享了些常見的國學知識,但是國學的學習決不局限于此,重溫經典名句也不是炒作,而是勢在必行。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