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2015年小學
來源:奧數網 2015-04-10 15:53:33

詞語
1.引吭大叫-------"吭"是(喉嚨),這個詞在本文指(扯著喉嚨大聲叫)。
2.局促不安-------形容(不自然、不安定的樣子),本文指(鵝步調急促,不自然)。
3.一板一眼---------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條理)。本文指(鵝的吃法刻板,從不改變)。
4.不勝其煩--------指(忍受不了某種麻煩)。
5.一絲不茍--------形容(辦事認真,不馬虎),本文指(鵝的吃法每天都一樣,一點不馬虎)。
6.奢侈-------------(花費大量錢財,追求享受)。本文指(鵝并不奢侈,它吃東西很平常,不要花費什么)。
14、白公鵝
1.《白公鵝》課文是從(走路的姿態)、(活動)兩方面寫的。本文作者用了(擬人)、(夸張)的寫法。
2.破折號的三種作用①表示(解釋說明)②表示(聲音延長)③表示(話題轉移)
3. 《白鵝》和《白公鵝》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5.貓
1.課文從(貓的性格古怪)和(它滿月時的可愛)寫出了對貓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作者用舉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采用了總分式的構段方式。
2.貓的性格古怪表現三個方面:①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②既膽小又勇猛③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
3句段理解;
①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句話是前三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對貓的性格的集中概括。
② 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任憑"是"無論、不管"的意思,這句話用"任憑……也……"這組關聯詞語,突出了貓的極其貪玩,一玩起來就要玩個痛痛快快。
③ 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屏息凝視"指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寫出了貓工作時認真負責,可以一連幾個小時有意地抑制呼吸,聚精會神地看,下定決心地等,來突出它是多么盡職;"非……不可",寫出了貓等老鼠的決心與耐心,突出地表現了貓的盡職盡責。
④ 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無論"用來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這句話用"無論……也……",寫出了貓在不高興時極端冷漠的表現,與"任憑……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16.母雞
1.作者是(老舍),本文通過(描寫作者對母雞態度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2.作者對母雞的感情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3."我不敢再討厭母雞"的原因是(作者看到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為母愛感動)。
4.《貓》和《母雞》寫法上的相同點:①采用總分段式②文章都是由兩部分組成③作者的語言生活化④寫動物的特點都是舉生活中的例子。
★17.長城
1.文章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來寫的。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第1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長),運用了(列數字)和(比喻)的說明方法。
第2自然段是圍繞長城的(高大堅固)來寫的,分別寫出了(城墻)、(垛子)、(射口)、(瞭望口)、(堡壘)。
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
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3、①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這句話是過度局,承上啟下,過渡自然。"站、踏、扶"這三個動詞是說作者已經身臨其境來到長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說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多少"表示無數,飽含作者無限的感慨;"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與開頭"一萬三千多里"相呼應;"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4、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18、頤和園
1.這篇文章是按(參觀游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2、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
3\對句子的理解。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畫舫"是指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這句話運用(動態描寫),反襯出(昆明湖水的靜)。一個"滑"字,頗有情味,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4、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體現了移步換景)
19課
1、對句子的理解。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宏大"是巨大、宏偉的意思。這句話在文中(單獨成段),既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0課
1、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與祝福。
2、詩句意思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煙花三月"寫出了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
(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孤帆"并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說詩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兩行詩由寫景轉入送別:朋友,請再喝盡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陽關之后,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更"字表明(酒已勸了多次、盡了多杯。)
相關鏈接:送別詩: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1課
1、對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含義:一塊塊、一排排搭石,靜靜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卻無怨無悔、默默無語。這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
2、《搭石》表現了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3、第2自然段重點描寫了調整搭石的老人,"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生動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表現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第3自然段對"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實實在在地體現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作者描寫一行人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
第4自然段寫生活在山里的純樸的人們,相互謙讓,互敬互助,尊老愛老,而且"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那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著這樣美好的心靈,從"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這兩個事例中,我們不但能夠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中人物的美好心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