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師用書 > 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用書 > 正文
2010-09-17 16:07:34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語文
八、告別童年
一、本單元收錄了《我們上路了》《學步》《在學校的最后一天》《萬歲,母校》《童年的朋友》這幾篇文章都展現了成長過程中的精彩片段,體現了成長中對美好往事的眷戀。這幾篇文章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告別童年走向成熟的主題。課文可重新排列順序:回憶《學步》《在學校的最后一天》《萬歲,母校》-----展望《我們上路了》。
二、《學步》是作家趙麗宏的散文,它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兒子學步時的情景。文章從看到兒子蹣跚學步,聯想到學步只是人生旅途的開始,希望孩子腳踏實地地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順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父輩對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首先應讓學生明確走了怎樣的步?如:“從沙發到房門不過四五步,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獨立行走的路。”就是獨立之步。“從那時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內容和意義。只要有機會,你就要甩開我的手,搖搖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這是自由之步。“兒子,你從來不會想到,在你學步的路上,處處潛伏著危險呢。”就是危險之步。“你的額頭留下了難以消退的傷疤,這是你學步的代價和紀念。”這是代價之步。然后就是弄清每走一步內心情感是怎樣的?這包括兒子和父母的內心情感。兒子剛開始應該是高興、快樂、自豪的;遇到挫折可能有些緊張、驚恐;受到父母的鼓勵又勇敢、堅持不懈地走。父母剛看到兒子走路應該是驚訝、興奮、驚奇;當兒子遇到危險時有些擔心于是告誡、鼓勵兒子;最后則是父母希望兒子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學校的最后一天》這篇回憶性敘事散文,從老師的角度回憶自己和小學畢業班的同學們在學校的最后一天離別的情景,表現了師生們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懷。在學校的最后一天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感激老師、同學以及學校的其他學生。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們內心的感受、想法?學生的內心一定是很復雜的。這篇課文處處都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愛,但又沒有直接寫出來,卻通過淺白實在的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講師生間的愛,師生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微妙地刻畫出來了,要讓學生體會這種寫法。還有這是一篇讀寫結合的好范文,學了一定讓學生也寫寫。
三、《萬歲,母校》這是一首現代敘事詩。這首詩通過敘述母校校慶時學生紛紛回母校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校的贊美之情。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及所敘述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飽含的情感,并引導學生對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這有助于學生理解畢業生對母校的情感。學完后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二十年后當你重回母校,面對現在的母校,你想說些什么?寫一首詩,寫出感激之情。
四、《我們上路了》這是一首敘述性詩歌。它以“我們”的口吻,描繪了“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會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辟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學時我們主要要抓“上路”。什么是上路?上路就是離開父母的庇護,獨立行走、走向成熟。為什么說我們上路了?這不僅指行動上的還應該包括內心的上路。可以讓學生談談你們上路了嗎?最后可請學生大膽地仿寫一篇同類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你覺得可以合理添加的詩節。也許學生的筆觸還很稚嫩,但寫了,寫出來就是巨大的成功。推薦閱讀: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寫給快十三歲的梅格》、趙麗宏的《歲月和青春》。
五、《童年的朋友》本文主要表現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生活的不斷憧憬,同時又表現出對童年生活的一種美好回憶。教學時可以以此為重點,注重對孩子幼稚心理的挖掘,體味孩子的童真童趣。本文用流暢、平實、自然的語言,娓娓敘述“我”對生活的憧憬和夢想,在閱讀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文中所表現的一個孩子在成長中的思想變化過程。童年的朋友也是思想成長的朋友。文章啟示我們要善待“童年的朋友”那些寄托著我們笑容與眼淚的人或物。學完也可以讓學生寫一寫“我的夢想”,回憶值得回憶的童年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高巧林的《手語》、福布斯的《媽媽和畢業禮物》。
六、《綜合活動》要給學生時間、空間做。讓她們都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