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世界大戰?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 2010-05-31 16:05:57

《華爾街日報》20日發表評論文章說﹐政治人物經常不愿意對事物直呼其名。真實如此不舒服﹐尤其在戰爭時期﹐我們往往給它遮上遁詞構成的面紗﹐正名并非易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采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戰略研究教授科恩(Eliot A. Cohen)撰寫的評論說﹐這次戰爭肯定不是報紙上常說的“阿富汗戰爭”。最大的事件發生在美國國土上﹐政府承諾要發起全球斗爭﹐主要不是針對阿富汗人。
也許可以說是“九一一戰爭”﹖但戰爭在“九一一”之前很久就發生了﹐它造成的代價包括非洲美國大使館的傷亡﹑美國科爾號軍艦被炸事件﹑索馬里事件和沙特阿拉伯科霸基地被炸。“拉登(Osama Bin Laden)戰爭”﹖歷史上曾經有過類似說法﹐但這場戰爭并不是從拉登開始的﹐也不會以他的死亡而結束。
對于這場戰爭﹐聽起來不大令人舒服但更確切的名字是第四次世界大戰。冷戰是第三次世界大戰﹐那令人們想起涉及數百萬軍隊和傳統陣線的全球沖突。但同冷戰的類似之處是這場沖突的某些關鍵特征﹕全球性﹐涉及暴力和非暴力混合手段﹐如果說它不要動員大量兵員﹑也要求動員技術﹑專業人士和資源﹐它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具有意識形態根源。
這場戰爭的敵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恐怖主義”﹐而是伊斯蘭好戰分子。這些敵人有思想﹐在網上瀏灠一個小時就可以發現那些在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世界大戰時期《我的奮斗》(希特勒)﹑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著作時的見識。那些見識可以理解﹐但危險的規定了某些本來可以控制的問題﹐例如德國痛恨凡爾賽條約﹑夸大形式的俄羅斯民族利益﹑農民對于地主的過份怨恨。
蓋達及其許多附屬組織都是穆斯林狂熱分子組成。毫無疑問﹐他們會在溫和的穆斯林當中和異教徒中同樣找到很多敵人并對他們更不仁慈。
阿富汗只是第四次世界大戰的一個戰場﹐那里的戰斗只是一個戰役。美國在那里要達到兩個目標﹕摧毀蓋達網(包括消滅其領導人)﹐教訓那些庇護恐怖組織的政府。那幺下一階段是什么﹖
第一﹐如果這一戰爭的戰線之一是爭取穆斯林世界的自由和溫和政治﹐美國政府應當支持那些國家的親西方﹑反神權力量。
第二﹐美國應當繼續以支持恐怖主義的政權為打擊目標。
第三﹐美國必須認真動員起來。阿富汗戰爭的成就巨大﹐但塔利班并不是最困難的問題。但在昆都斯和坎大哈丟炸彈的飛機卻發現了比那些飛行員還要老的問題依然存在﹐包括缺乏零件。
從使用B-52轟炸機﹑CIA小分隊到阿富汗山區偵察到增加疫苗庫存和疾病預防中心建立對外國恐怖分子的軍事法庭﹐這些顯示政府的確是在認真反恐怖。但有很多事情需要繼續做。如果阿富汗戰爭結束﹐政府如果放松努力﹐恢復到情報搜集﹑逮捕﹑偶然炸毀恐怖訓練營的老路上去﹐那就說明他們仍然沒有對這場戰爭正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