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20 18:37:51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語文
《司馬光》一文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優秀品質。引導學生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司馬光這一優秀品質成為一大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這一重點,尋找幾個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辯、發散想像。⑴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在感知小朋友落水后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之表現后,我讓學生討論:這些表現對解決問題有用嗎?得出結論:哭一點也沒用,喊比哭好,但周圍沒有人在的話也沒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有人來也怕晚了,總之,都不是可行之法。在此基礎上感知司馬光是怎樣做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司馬光的聰明。⑵在感知司馬光的表現之后,我讓學生發散想像:假如當時你在場,會想什么辦法來救人?學生有的說:“把水缸扳倒過來,
讓水流出來,讓小朋友爬出來。“有的說:“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給拉出來。”我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結論:都不如司馬光的辦法好。從而使學生再次感受司馬光的聰明。⑶在教到課文結尾處,我讓學生發散想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脫險后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說些感謝之類的話,我再問:“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興,那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學生這是就會想到說些夸獎之類的話,我再發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學生就會說出一些感謝兼夸獎的話。這樣層層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達到了文以載道的教學目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