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9:47:27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狼牙山五壯士》在第二和第三和自然段中,寫班長馬寶玉及其戰友接受任務阻擊敵人,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時,五次用“戰士”來揭示他們的身份。在第四至第九自然段中,寫馬寶玉等五人在完成掩護任務后,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的絕路,并同敵人展開戰斗時,四次用“壯士”歌頌他們。
在同一篇文章寫同一類人物中,作者為什么先稱他們是“戰士”,后又稱他們是“壯士”呢?“戰士”和“壯士”雖然都是表示人物的名詞,但它們的含義和感情色彩的深淺是不同的。一般說來,“戰士”是指在戰場上參加作戰的普通士兵,僅僅表明他們的身份而已,不含歌頌的意味。而“壯士”則不同,它是指意氣豪邁而勇敢的人,它含有對人物敬佩和歌頌的感情色彩,它表達的意思要比“戰士”深刻得多。
文章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班長馬寶玉等五們戰士在狼牙山上,“利用險要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這是般戰士都能夠完成的戰斗任務。因此,作者用“戰士”來稱呼他們是恰當的。在第三自然段以后,馬寶玉等五從參加的戰斗,在性質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消滅敵人的目的是為了保存自己,馬寶玉等從人打退了敵人準備撤退時,卻選擇了犧牲自己的道路,這是難能可貴的“壯士”行為。
首先馬寶玉五人有“壯士”般的思想動機:“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他們“要把敵人引上絕路”。也就是說,為了革命事業,他們作出了寧愿犧牲自己的決定。然后作者又寫他們“壯士”般的行為,他們同敵人展開了頑強的戰斗,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還用石頭砸敵人,直至砸毀槍支,高呼著“壯烈豪邁”的口號跳下懸崖,表現出了不愿作敵人俘虜的壯士行為。所有這些,都不是一般戰士能做到的,因此作者用“壯士”來歌頌馬寶玉等五人,也是非常恰當的。
由此可見“壯士”是本文的文眼,作者把它嵌入標題,已經表達了對人物的歌頌之情。作者又在文章鋪陳敘事后,在結尾處用“堅強不屈”、“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三個成語來贊美他們的壯士行為,這也是“戰士”一詞所不能代替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