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2 16:45:23
教學目標:
1、掌握角的分類以及各種角的度數,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關系;會用量角器畫角。
2、培養學生畫、折、量等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相關知識進行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角的分類以及各種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自制一個活動角,一張練習紙(已量好角的度數),量角器,三角板
教學理念: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學習中學會學習,不斷地發展自身的認知結構和智能結構。在整堂課上,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并設計了具有一定思維空間的操作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學習活動中,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了提高。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積極互動的足夠空間。
教學過程:
一、自主活動,以舊引新
每個同學桌上都有一個活動角,你能轉動其中一條邊,創造出大小不同的角嗎?
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創造出的是什么角?
(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過銳角、直角和鈍角,學生自己轉動活動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展現舊知,同桌互相補充,為新知鋪墊。)
二、啟發點撥,探索新知
(一)角的分類
1、(拿出練習紙,同時屏幕上展示)這上面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上節課我們已經量出了每個角的大小,你能給這些角分類嗎?
2、有困難的可以在小組里先輕聲討論一下。然后集體交流分類結果。學生回答后課件演示分類結果。
3、同學們把角分成了三類:銳角、直角、鈍角,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識,來研究這三類角的度數有什么規律嗎?(小組討論)
4、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對于鈍角的度數,交流時可能會有爭議。要不要“小于180°”這個條件,可以先打個?,下面再一起來研究。)
{在讓學生獨自給角分類的過程中,由于知識容量較大,雖然大部分學生對分類已具有一定的基礎,但要求學生找到是會有困難的,教師對這一點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所以,在組織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時,以“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為理念,利用學生的差異,放手讓學生小組爭論、互補,在相互糾偏、自我梳理中逐步理清角的類別與度數之間的關系。}
(二)認識平角、周角
1、電腦演示:活動角的一條邊轉到與另一條邊在同一直線上,然后停下來。
提問:你認為這還是角嗎?為什么?這叫什么角?你會畫一個平角嗎?(學生畫好后,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一生的作業,并說說是怎么畫的,讓其指出角的各部分。)平角的兩條邊有什么特點?(邊說邊用手勢表示。)有辦法知道平角是多少度嗎?(估計后再用量角器驗證。課件演示)平角與直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板書1平角=2直角)(學了平角以后,再回上去討論:要不要“小于180°”這個條件)
2、電腦演示:活動角的一條邊繞頂點轉了一圈后停下,兩條邊重合在一起。
提問:你認為這還是角嗎?為什么?這叫什么角?你知道周角是多少度嗎?你根據什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周角與平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周角與直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3、我們剛才研究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度數,你能把這五種角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往的過程。給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以觀察和思辨為表現形式,并在觀察和思辨中形成有效互動,建構對特殊角的認識。)
(三)畫角
接下來我們要來研究:根據角的度數,怎樣來畫出角呢?
1、你能在紙上畫出一個60°的角嗎?
(1)請你先想一想:60°的角是什么角?大概有多大?
(2)學生試畫,畫好后先在小組中交流畫法,再大堂交流總結畫法。并討論檢驗的方法。(可能出現兩種不同的畫法:①用三角板畫,說說是怎樣畫的。②用量角器畫,著重討論它的步驟。如果沒有用量角器畫的,先進行下一環節,讓學生用量角器來試畫,再交流。)
(3)小結:對于一些特殊的度數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來畫,但對于一般的角我們只能用量角器來畫。
2、試一試:用量角器分別畫出40°、70°、135°
(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去探究,在小組互動中使角的畫法在大腦中越來越清晰,并留下深刻地印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了提高)
三、自主探索,鞏固達標
1、想想做做3、4
2、想想做做5
(通過折紙片,使各種角的表象得以強化,通過畫角,掌握畫角的技能。并強化及時進行檢驗,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
四、積極互動,掌握概念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先在小組中交流,再每組派代表匯報。
(先小組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在互動中對整堂課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使學生的大腦中零散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形成牢固的印象。)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