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17:18:28

公元64 年的一個夜晚,東漢明帝劉莊在國都洛陽城的寢宮中做了一個怪夢。他夢見一個身材高大的金人頭上頂著白光,在皇宮的殿庭里飛來飛去。第二天早朝的時候,解釋皇帝的夢就成為大臣們議論的中心話題。有一位非常博學的大臣傅毅奏道:“臣聽說西方有神,他的名字叫佛,就像陛下夢見的那個樣子。”劉莊聽后非常高興,為了圓夢,就派遣大臣蔡惜、秦景、王遵等18人同往西域尋佛。蔡、秦等人西行至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了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他們邀清二位高僧同去中國,二高僧欣然同意。于是一行人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于永平十年(公元67 年)返回國都洛陽——這就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經”。漢明帝劉莊果然尋到了西方神佛的蹤影,圓了自己的美夢,興奮異常。他先安排二高僧暫時住進專門負責外交禮賓事務的官署鴻臚寺,第二年又敕令于洛陽城西雍門外1.5 千米遠的御道之北修造一座僧院,為紀念白馬馱載佛經的功勞,將僧院命名為白馬寺。寺本是中國官署的通稱,因二僧初來中國時住在鴻臚寺,僧院也跟著稱寺,沒想到這一借稱,后來竟成了中國僧院的一般泛稱,而官署反倒不稱寺了。這是關于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但最早的佛教到底是通過什么途徑傳入中國的呢?至今還是一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
佛教究竟從何處傳來
根據史籍的記載和古文化遺跡的研究,人們一向以為,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圖像,是沿著西域的絲綢之路,從流沙萬里的亞洲大陸腹地,一程一程由沙漠之舟駱駝馱進中原的。新疆是西域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出土有反映佛教內容的文物,其中著名的是,1959年新疆民豐縣北尼雅遺址旁邊的一座夫婦合葬墓中,發現了兩塊白地藍色臘纈棉布,在其中一塊的左下角印著一個長、寬均為32 厘米的方框,框內有一半身菩薩像。然而,地處中國大陸最東邊,臨近黃海岸邊的一座摩崖石刻卻使一些人對上述過于自信的觀點提出了疑問,那就是孔望山摩崖造像。此造像是鑿刻于東漢、比敦煌要早200 年的佛教圖像!這些圖像中,可以明確辨認的與佛教有關的圖像有立佛、坐佛、佛涅圖、舍身飼虎本生故事圖等。靜默了1800多年的孔望山摩崖佛教內容被解讀了。一個巨大的歷史謎團卻隨之留給了歷史學界:佛教既然是通過西域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為什么在這條絲綢之路通達不到的中國東部海岸的孔望山地區會有早期的佛教傳播呢?佛教圖像為什么會飛越西域、河西走廊和中原,首先在大陸最東部的天涯海角顯現法身?
西南絲綢之路
在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西北和東南時,有學者同樣在中國的西南境內發現了佛教初傳入時留下的蛛絲馬跡。這就形成了另外一種看法—早期的佛教是通過西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四川是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崖墓是四川地區特有的一種墓葬形式,在崖墓中出土了許多反映佛教內容的畫像。如四川樂山城郊的麻壕東漢大型崖墓中,在中間一個后室的門額位置上,用淺浮雕的技法刻出一尊坐佛像。佛像高37 厘米,頭帶項光,結跏趺坐,手作施無畏印。此像高居門上, 接近于房頂,正處在受供奉的位置,其形態是模仿著外來的佛教造像作風。佛教東來,到底是穿越流沙,還是乘著海風,還是翻山越嶺到達中國境內,至今還是一個困擾中國史學界的問題。相信隨著更多史料的解讀,更多史跡的發現,最終會有一個滿意的結論。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