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17:06:50

火把節,又稱“星回節”,是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彝、白、傈僳、納西、哈尼、拉祜等彝語支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并以熱烈隆重而聞名中外。過節的時間因民族和地區稍有差異,多數自夏歷六月二十四日起舉行,節期至少3天,亦有長達 7天乃至半月的。節日期間,家家宰雞殺牲吃“坨坨肉”,品嘗新蕎,并有斗牛、斗羊、摔跤、賽馬、歌舞等娛樂活動。入夜,各家各戶燃起預先扎好的松明火把,留一支插在門樓上,然后男女老幼各持火把,奔赴山崗田間,以火照田,舞火為嬉。頃刻間,蜿蜒在山崗上的條條“火龍”上下騰躍,星花飛濺。元代詩人文璋甫曾賦一絕寫照此景:“云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競征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足見氣勢之壯觀。嬉火時最有情趣的活動是“潑火”:人們用左手執著一束燃燒的火把,右手從挎包里抓出一把把摻著松香的“香松面”,相互朝對方的火把上潑撒,只聽到“嘭”地一聲,一團金星耀眼的火焰騰起,煞是好看,其義類同傣族的“潑水”祝福。然后,眾人再聚集到村寨的寬闊地帶,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踏歌起舞,通宵達旦……歡樂而獨特的火把節究竟是怎么來的?民間傳說中有許多說法。
云南白族傳說
唐朝時,南詔王皮邏閣欲吞并其他五詔,命人建造一座易燃的松明樓,然后邀請其他五位詔主到此聚會。鄧賧詔主行前,其妻慈善夫人勸阻無效,便把一只鐵鐲戴在他的手腕上。五位赴會的詔主果然遭到毒手。待慈善夫人趕到時,松明樓只剩一堆廢墟。民眾從四方趕來,點燃火把,幫慈善夫人在黑夜中尋找丈夫,終于發現一具套有鐵手鐲的焦骨。慈善夫人悲憤萬分,抱著丈夫的尸骨縱身跳入洱海。這天正是六月二十五日。此后人們每逢是日燃起火把,表示對慈善夫人的敬仰與懷念。
云南彝族傳說
從前彝族有個叫阿提拉八的大力士,有拔山之力,因在比武中摔死了天上的大力士斯熱阿比,惹怒了天菩薩。為了懲罰他,天菩薩派出大批蝗蟲、螟蛾來吃地上的莊稼。阿提拉八于是在六月二十四日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率眾點火燒蟲。從此人們定這天為火把節。
火把節的起源和性質之謎
現代學者對火把節起源及其文化性質,有各種見解。第一種意見認為,彝族傳說中對火把節來歷的闡釋,應當是各種傳說中形態最古老的一種,表明了該節與農業生產的密切關系,祝愿農作物免遭天災、蟲災并祈獲豐收,是其中心意旨。所以火把節應認作為西南地區最有影響的農事節日。第二種意見認為,通觀火把節的全部內容,特別是宰雞殺牲時的繁復儀式,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 還有燃炬于門前、照炬于田間等活動,義近古代漢人的驅鬼逐疫的“大儺”操作,明顯表現出原始巫術殘留的痕跡,可見它是一個沿襲已久的、由原始的神祀信仰轉化而來的公眾性慶典,其來歷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而撲滅“天蟲”、祈獲豐收等傳說則是在農業經濟穩定與發展后出現的。第三種意見認為火把節其實就是彝族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十月太陽歷的年節。這種歷法把一年分為10個時段(月),每個時段固定為36天, 10 個時段共360 天,余下不屬于任何時段的5~6 天作為年節。年節又分“小年”、 “大年”;過完5 個時段后過“小年”,過完10 個時段后過“大年”,大年、小年各過3 天。第四種意見認為,火把節應是遠古時代先民的火崇拜觀念的殘存,而其直接線索就是楚人對火神的祭祀。前述種種意見為人們探索燃火把節的起源及其文化性質提供了許多視角。讀者如有興趣,可以綜理諸說,嘗試著由自己來揭開謎底。
云南拉祜族傳說
從前有個惡人,專吃人的眼睛。一位善人知道后, 每天找田螺給他吃,使他不再吃人的眼睛。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善人沒找到田螺,便買了一只羊,給它安上一對蜂蠟做的角,點燃以后,讓它去山上喂惡人。羊在山上跑,兩只蠟角把山上照得亮堂堂的。惡人以為到處是火,忙躲進一個巖洞,并用一塊石板把洞口堵好。日子一久,惡人無力搬掉石板,最后被巖洞里冒出的水淹死了。從此,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人們高舉火把,以示慶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