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與鄧華的生死情誼
來源:故事匯 2009-06-26 05:56:51

一個是共和國的元帥,一個是開國上將,兩人因抗美援朝戰爭成為軍史上最著名的搭檔之一。在此后的政治風云變幻中,這段感情既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榮光,也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痛苦。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凝結而成的生死情誼。
他們就是彭德懷與鄧華。
相識——富有主見的彭德懷為鄧華而改變,輕易不下贊語的他多次不吝言詞表揚鄧華。唯一一次沒有聽從鄧華的建議,彭德懷引為一生憾事,他說:“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直到全國解放前夕,彭德懷和鄧華兩個人基本上不了解。紅軍時期,鄧華一直在林彪的第一軍團下效力,而彭德懷指揮的是第三軍團,不屬同一個系統?谷諔馉帟r期,彭德懷是八路軍的副總司令,而鄧華只是八路軍115師的一個團政委,后來任分區和縱隊的司令員及政委。兩人雖屬一個系統,但因為職級相差太大,加上當時部隊高度分散,也沒有機會接觸。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在西北戰場與胡宗南捉對廝殺,而鄧華則跟隨林彪在東北戰場征戰,更沒有機會相知。
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央決定出兵援朝,并且指定四野十三兵團滿編后出動。當時,鄧華是十五兵團司令員,中央命令將鄧華的十五兵團番號改為十三兵團去任志愿軍,十三兵團司令員黃永勝改任十五兵團司令員。不久,鄧華帶上四野實力最強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軍和華北軍區的六十六軍共五個軍進入朝鮮。就這樣,彭德懷和鄧華終于有了相識的機會,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來自四野的鄧華就得到了彭德懷的高度賞識,并因為他而對軍事決策做出了幾次較大的改變。
第一次改變是志愿軍司令部的設置。入朝前,彭德懷原準備以他從北京帶來的小型班子為基礎組建志愿軍司令部。但是在入朝后,他對十三兵團司令部戰前組織準備、擬制作戰計劃和組織指揮部隊開進等工作都很滿意,認為兵團組織指揮能力不錯,就決定以十三兵團司令部為基礎組建志愿軍司令部。1950年10月24日,彭德懷宣布:“我向毛主席請示了,毛主席也有這個意思,就是把你們十三兵團的領導機構,改稱為志愿軍的領導機構。你們幾位,也同時改為志愿軍的領導。”頓了一下,彭德懷眼望鄧華微微一笑:“我已被任命為司令,你就不當司令了,你鄧華任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員,并擔任志愿軍黨委副書記。”彭德懷風趣的話語,使鄧華深受感染。自10月8日彭德懷被任命為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以來,他在彭德懷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了半個來月的時間,開始慢慢改變了關于彭德懷的某些傳聞在腦子里留下的刻板印象。這些日子來的密切接觸,彭德懷作為志愿軍統帥,他的高瞻遠矚,他的當機立斷,他的虛懷若谷,使鄧華深受感動,特別覺得彭德懷的嚴肅之中有著使人溫暖的親情,嚴厲之中包含著誠摯的愛護。這一切都讓鄧華倍感親切,為自己能夠作為彭德懷的助手而高興。
第二次改變是入朝兵力的部署。1950年10月9日,剛剛被任命為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在沈陽市東北軍區第三招待所會議室里,主持召開了首批志愿軍軍以上干部會議。會議結束時已是深夜,鄧華仍無倦意,他心里還牽掛著一件大事:入朝初戰,志愿軍必須具備兵力上的優勢。原來決定志愿軍先派兩個軍過江,兩個軍不過十多萬人;而此時,“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已達到42萬人,而且越過三八線的敵方部隊已經多達13萬余人。除地面部隊外,敵人還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且不說它的裝備優勢、海空軍優勢,志愿軍出動兩個軍,同它的第一線南面兵力相比,也不具備優勢;诖,他找到彭德的預備命令。8月20日,在開城志愿軍談判代表團駐地和敵人談判的鄧華致電彭德懷,認為在敵人陣地已經鞏固“深溝高堡,固守以待”的情況下出擊,于我不利。26日,經過對敵我雙方戰場態勢的反復思考后,鄧華再次致電彭德懷,進行更為詳細的分析,以說服彭德懷放棄第六次戰役。通過幾次電報往來,彭德懷并沒有責備鄧華,而是對鄧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鄧華能在關鍵時刻講自己的不同看法而高興,并多次表示:“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了好主意,是個好幫手。”最后,第六次戰役事實上被取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