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
來源:世界上下五千年 2009-06-22 12:57:39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時,巴黎東北貢比涅森林的雷通車站。德國以外交大臣為首的代表團走上聯軍總司令、法國元帥福煦乘坐的火車,簽訂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的條約。
停戰的條約是十分苛刻的,它包括:14天內德軍撤出在這次戰爭中占領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的領土,還有在普法戰爭中所占領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一個月內將萊茵河以西的德國領土,以及萊茵河以東30公里的德國領土交給聯軍;交出巡洋艦、戰斗艦、驅逐艦、潛水艇234艦,空軍全部飛機,500門大炮和大量槍支彈藥;德國交出316.8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德國拿不出這么多,后一再削減,成為7.14億美元);德國要交出性能完好的火車頭5000個,車廂15萬個,卡車5000輛……戰爭結束了,如何分享這些勝利果實呢?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了分贓的丑劇——巴黎和會。
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后改為“四人會議”,即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奧蘭多。后因意大利在大戰中作用不大,本國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邊。所以實際上又變為“三人會議”,他們是巴黎和會的三巨頭,也是主宰者。為了索取戰敗國的賠款,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吵得不可開交。“你們法國拿50%,我們英國得30%,怎么樣?”“不行,絕對不行!這次大戰,法國損失最大,我們應該得58%。”“太過份了,我們不同意。”“那我們也不同意。”已經78歲的克列孟梭,雖已滿頭白發,但仍像只野獸般兇猛,真不愧他的“老虎總理”的外號。
而勞合·喬治也百般糾纏,一點兒都不犧牲自己的利益。美國總統威爾遜只好在英法之間周旋,忙著打圓場:“我們美國一分錢都不要。你們兩國都犧牲些,讓別的國家也得點好處,法國得56%,英國得28%,這樣可以嗎?”克列孟梭厲聲喊著:“可以。但法德邊界得以萊茵河為界:除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外,德國的薩爾區也歸我們!”如果法國得到薩爾區,就意味著他控制了歐洲最重要的軍事工業區,將來可以在歐洲大陸稱王稱霸。對這點,英國和美國當然不同意。他們從1月吵到4月,誰也不肯讓步。
威爾遜和克列孟梭都以退出和會來要挾對方。三個人經過無數次的爭執和討價還價后,終于有了結果: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萬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萬人口的地區,日本也得到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而美國的“門戶開放”原則也得以通過,美國的商品與資本可以進入這些地區,實行機會均沾,大家都有好處分享。
除分贓外,巴黎和會還有別的議程。主要是:密謀扼殺新生的蘇維埃俄國,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籌組國際聯盟來反對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