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0 21:30:27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學習方法 填報指導
一、了解學情,指導讀詩寫字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新課——古詩兩首。
2、和這兩首詩見過面嗎?
小時候爸媽教過的。
自己讀的。
3、讀準古詩 會念嗎?
△指名讀
《池上》后鼻音:撐艇 萍
《小兒垂釣》平、翹舌音:側稚
△出示生字表
△寫字:拿出筆,認真地描一描,要求:先好好看看這個字,再邊寫邊想這個字哪一筆最難寫。
Δ寫這幾個字有困難嗎?
二、基本理解詩句
1、了解古詩大意
△兩首詩寫的都是誰?怎么知道的?
小娃、小兒、稚子
△這兩個孩子他們分別在干什么?
2、《池上》 偷采白蓮;
△白蓮見過嗎?
。勰鄣纳徟睿
△還有那些詞語或詩句詩你一讀就能會的?
不解:不明白。
藏蹤跡:隱藏自己的蹤影。
開:劃開。
△請你來讀一讀這首詩。
3、《小兒垂釣》 學垂釣;
△可以從哪兒一下子就讀到詩的內容? 指讀題目對照彩圖
△垂綸:垂,東西的一頭向下。綸:釣絲。垂綸:泛指釣魚。
△小兒在哪里釣魚?
莓苔:莓,一種植物;苔,苔蘚,生長在陰濕地方。泛指野草。
△你們還讀懂了什么?
借問:問,有禮貌的問。謙辭。
教師敘述:古人總是很謙虛,杜牧《清明》一詩中也曾提到:“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側坐:側著身子坐。看看插圖
△草映身:野草掩映著身體?床鍒D
△讀一讀這首詩,能通過文字看到插圖上的畫面嗎?
4、這兩首詩淺顯易懂,同學們通過看圖,討論一下子就明白了詩句的意思?墒窃妼W到現在這個程度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讓眼前看到的畫面活起來,還要讀出古詩地味來。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學習《小兒垂釣》
1、先看《小兒垂釣》這首詩,小兒學釣魚,遇到了什么事?
出示詩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小兒怕什么?
(怕問路人的聲音驚跑了魚兒;
擔心魚兒馬上就要上鉤,被問路聲嚇跑了……)
3、這個“怕”其實是一種擔心。讀讀整首詩,說一說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兒怕?
。1)蓬頭:形容頭發亂。
△你猜測一下小兒則門會“蓬著頭”?
。ǹ吹叫阂驗榧庇趯W垂綸,怕耽擱時間,根本顧不上梳頭)
師:一個“蓬頭”讓人忍俊不禁,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小兒的模樣,還感受到小兒學垂輪的急切心情。
讀出它的這份急切,這份怕。
。2)側坐:身體向一邊歪斜著坐。
△拿起相機,給小兒一個特寫鏡頭:。然后再和詩人心靈溝通一下,想想:詩人描寫這個小動作,僅僅是想告訴我們孩子的坐姿嗎?
(側坐莓苔草映身,體現了孩子不在意坐的地方,只是一心想著怎么才能釣到魚兒;
側坐這個姿勢更方便觀察魚兒上鉤的情況;
側坐莓苔草映身,雜草擋住身體,不易被魚兒發現;)
評價:這個小兒一心就想著釣魚,側坐就是生怕看不到魚兒上鉤。
指名朗讀
。3)遙招手:遠遠地搖手。
△遙招手是在哪兒招手?(遠遠的)
△現在你們就是這個小兒,做個“遙招手”的動作。
請2名學生說說:這個動作是什么意思?
一個搖手讓路人別過來,走得遠一點;
(教師敘述: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釣魚心切呀。
一個招手讓路人走到跟前,悄悄地給他指路;
(△師引導:噓,魚兒馬上就要上鉤了,現在可不能說話……對于這個招手還有不同理解嗎?)
△爭論:你們同意哪一種?請說清理由。
△你們說的頭頭是道,請你讀一讀。
師:同學們,對于這個“招手”專家們也一直在爭議呢!其實,小兒招手,不管是讓路人走近還是走遠,原因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引說)怕得魚驚不應人。
4、詩中的小兒剛剛學習釣魚,非常專注,技術還不嫻熟,但他多么希望能釣上一條大魚啊,多么希望能初戰告捷。你們是最能理解他的,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學習《池上》
1、另一個小娃呢?他在干什么?引說——偷采白蓮
2、品味“偷”字
△讀讀前兩句,品品這個“偷”字?
△你們有沒有背著大人偷偷去干過自己喜歡的事?心情怎么樣?
。ňo張,興奮,高興)
教師敘述:小娃小心翼翼地撐著小船獨自去采摘蓮蓬,太想吃嫩滑、甜美的蓮蓬,采著采著,心里越來越開心。他一邊劃小船,一邊哼著小曲呢。
△在詩人眼中,這個小娃會是賊嗎?聯系下面的詩句,再讀一讀有什么新的理解?
出示:不解藏蹤跡
△是什么暴露了小兒的蹤跡?
浮萍一道開
教師敘述:夏天,滿池綠油油的大荷葉,一朵朵嬌艷欲滴的白蓮盛開了,擠擠挨挨的,嫩生生的蓮蓬招人喜愛。真是“蓮葉何田田。”小娃采了蓮蓬
小娃根本不知道隱蔽自己的蹤跡。雖然他頂著荷葉,但他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浮萍,小池上留下的水痕早就被別人看到了。
△這個“不解”,這個“偷”子讓我們認識一個怎樣的孩子?
有評論家這樣稱贊這二十個字“寫小娃天真如在眼前”。
△多么可愛的小孩啊,這么小,這么頑皮,瞧他的樣子,就是一首天然的詩。 指名讀一讀
5、總結兩首詩
△童年是最令人羨慕的,這兩首寫的就是你們,你們是最快樂的,來將這份快樂和畫面融為一體。指名分別讀兩首詩。
(評價:吟詩是感情豐富的表現,是自我陶醉的體現。)
△同學們,喜歡讀這兩首詩嗎?其實不僅你們喜歡,像老師這樣的成年人也喜歡讀,因為在詩句中我們也能讀到自己的影子。 老師和你們一起讀。
三、指導背誦兩首詩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與詩中的小娃一起體會偷采白蓮的樂趣,一起去河邊釣魚……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感受了那飛揚的童趣。讓這些童趣定格在我們的腦中。
給你們配上音樂。提一個要求:不能看著文字讀,請看著畫面讀。
出示:畫面
四、拓展閱讀
1、頑皮、淘氣是孩子的天賦。這兩首詩是我們自己的詩,像這樣的詩句你還能吟誦一句嗎?
所見宿新市徐公店
袁枚楊萬里
牧童騎黃牛, 籬落疏疏一徑深,
歌聲振林樾。 樹頭花落未成陰。
意欲捕蟬鳴, 兒童急走追黃蝶,
忽然閉口立。 飛入菜花無處尋。
2、課后作業:(1)選擇一首詩編寫一個兒童小故事,講給低年級的弟弟妹妹聽;也可以將這個生動的情景劇演一演。(2)找一找,讀一讀,更多的描寫兒童的詩。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 高鼎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
《牧童》 劉駕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幼女詞》 施肩吾
《21、古詩兩首》課例分析
一\字詞教學:(基本上這些生字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什么困難,所以根據學生情況沒有進行指導,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基本理解詩句
。ǔ浞终{動了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結合了圖、文、課外資料來學習古詩,展示了學生的原有知識,為后來的指導打下了基礎,教師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ㄔ谖医虒W的時候,學生曾經提出“蓬頭”的兩種理解,一種是代表小孩子所梳的那個發型,從這個“蓬頭”可以看出小孩子很可愛,還有一種理解就是亂蓬蓬的頭發。孩子可以從這生發出去,想象到可能是孩子早上起晚了,著急的要去釣魚,來不及梳頭發的餓急切心情。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孩子對文本有不用的解讀。
怕:(從“怕”字入手,一個怕字統領全文,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習到關鍵詞的妙處。
。▋墒自姼瓒际窍蛭覀儌鬟_了一種童趣,用前一首詩歌做例子,學習第一首扶,第二首放,學生也在其中學習了方法)
這堂課中,教師激情,學生積極,學得有滋有味,學出了古詩的味道。其中也潛移默化的教給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一舉兩得。
當然,我也有一點思考:就是“搖招手”的理解。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會印在他的內心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紋路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我們教師在教書育人中,可以從細微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我們要肯定積極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特體驗的同時,結合行為規范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