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劉邦和項羽(2)
來源:中國上下五千年 2009-06-18 05:39:04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由劉邦帶領,來投靠項梁。
劉邦本來是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在秦朝統治下,做過一名亭長(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長是管理十里以內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一天天趕路,每天總有幾個民伕開小差逃走,劉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們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鄉。我現在把你們放了,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伕們感激得直流眼淚,說:“那您怎么辦呢?”
劉邦說:“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兒是哪兒。”
當時,就有十幾個民伕情愿跟著他一起找活路。劉邦同十幾個民伕逃到芒碭(音mángAdàng)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縣縣里的文書蕭何和監獄官曹參(音shēn)知道劉邦是個好漢,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們來往。
趕到陳勝打下了陳縣,蕭何和沛縣城里的百姓殺了縣官,派人到芒碭山把劉邦接了回來,請他當沛縣的首領。大家稱他沛公。
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后,又招集了兩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鄉豐鄉。
接著他帶了一部分隊伍攻打別的縣城,不料留在豐鄉的部下叛變。劉邦得到這個消息,要回去攻打豐鄉,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別處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正好張良也帶著一百多人想投奔起義軍。兩人遇在一起,很談得來。他們一商量,覺得附近的起義隊伍中,只有項梁聲勢最大,決定去投奔項梁。
項梁見劉邦也是一個人才,就撥給他人馬,幫助他收回豐鄉。從此,劉邦、張良都成了項梁的部下。
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領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義的領導權都落在舊六國貴族手里,彼此爭奪地盤,鬧得四分五裂。秦國的大將章邯、李由,想趁機會把起義軍一個個擊破。
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城召開了會議,決心把起義軍整頓一下。為了擴大號召,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意見,把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找了來,立為楚王。因為楚國人對當年楚懷王受騙死在秦國,一直為他抱不平。為了提高號召力,大家把他的孫子仍稱作楚懷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