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的必修課軍事地理
來源:網絡 2009-06-17 21:23:51

軍事地理是軍事地理環境的簡稱。軍事地理一詞約出現于19世紀的歐洲,原意直譯為軍事的地球描述。中國在清朝末期和近代的譯著中稱“武事地理”、“兵要地理”、“軍事地理”等。20世紀上半葉,德國和日本一些學者從國防和戰爭的角度,曾提出“國防地理”和“戰爭地理”及其“海戰地理”、“空戰地理”和“戰略地理”等稱謂。現今的“軍事地理”已成為上述各稱謂的概括語。
軍隊行軍、打仗,都是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的特有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軍事上,通常將影響戰略、戰役、戰術應用、武裝力量組成、訓練,武器裝備的研究、制造和使用,作戰物資的儲備和供應等與軍事活動直接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地理環境,稱為軍事地理環境。它是一切戰爭和軍事活動賴以存在的基本環境和物質基礎,也是影響戰爭勝負和軍事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的地理條件。
古代所說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軍事地理在戰時的運用。其意義是在抵擋敵人進攻時,軍隊在一條敵軍必經的狹路上設部隊防守,就可以阻擋住敵軍大部隊由此通行。例如我國四川省劍閣縣北面的劍門關,就是唐代在兩邊懸崖直立如門的狹窄道路上修建的關隘。戰時,派兵在此關隘駐守,就可控制四川至陜西的交通,保障成都的安全。但如果劍閣關失守,敵方揮師南下,大軍就會通行無阻,直取成都。例如,三國時期魏國將軍鐘會由陜西地區進軍四川,因蜀國將軍姜維率軍退守劍門關,列營守險,魏兵雖眾而終不能通過。
由于歷史上軍事活動的方式、范圍和內容不同,軍事地理所涉及的具體地理環境也不相同。在冷兵器時代,戰爭活動是敵對雙方直接接觸的拼殺,影響作戰的地理環境主要是地面的高低、險易、遠近、廣狹。19世紀,隨著火槍、火炮等熱兵器出現和作戰樣式的變化,作戰地區的地形和戰略形勢、人工和天然障礙、國家邊界和全部領土的防守要地與要塞等,都是影響近代軍事行動的軍事地理環境。現代戰爭和軍事活動的范圍已擴及到了整個地球及其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人類圈的各個方面,甚至擴及到部分外層空間,軍事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和內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諸多方面,成為影響軍事活動的一個大的開放系統。
軍事地理是一定地區與軍事活動關系密切的地理環境,是軍隊指揮部門準備和實施作戰、行軍的地理依據。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和保障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用兵者都要竭盡全力進行相關的軍事行動區地理環境的勘測、調查、研究和分析,力圖認識、改造和運用地理條件,從而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克敵制勝。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