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戰爭
來源:網絡 2009-06-17 20:43:59

有限戰爭,是美國官方使用的術語,產生于美國在侵略朝鮮戰爭開始失敗的時期。1950年 6月,美國發動了侵朝戰爭并令其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霸占中國領土臺灣,后又組成“聯合國軍”,9月 15日在仁川登陸,10月 7日開始越過“三八線”,迅速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并發出“最后通牒”,要朝鮮軍民“放下武器,停止戰斗”,氣焰異常囂張。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從 1950年 10月19日晚開始陸續渡過鴨綠江,赴朝打擊侵略者。
從 10月 25日起,到 1951年 1月 8日,中、朝人民軍連續進行了三次進攻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摿?瞎?鼣和南朝鮮軍隊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以南,并解放了南朝鮮首府漢城。在中、朝人民軍進行第二次進攻戰役時,美軍為了挽救失敗,美國五星上將、“聯合國軍”麥克阿瑟建議“轟炸滿洲”(即中國東北),企圖把戰火引向中國。英、法等國強烈反對,認為“轟炸滿洲”,把戰火擴大到中國,就有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險。所以,美國政府未敢批準麥克阿瑟“轟炸滿洲”的建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于 1951年在美國參議院的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打“有限戰爭”的術語和主張。隨后美軍把“有限戰爭”的術語納入《作戰綱要》,并幾次修改其概念和原則。
美國1968年版《統帥綱要》對以前《作戰綱要》對“有限戰爭”所確定的定義和原則,進行了修改,進一步明確:“有限戰爭是還沒有達到全面戰爭的武裝沖突。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軍隊之間進行的公開作戰一 有限戰爭要求在破壞力或地理范圍方面明確的政策限制之內一為達到有限的目標面勝利地進行作戰。”美國軍事理論家約翰·柯林斯在其《大戰略》一書中說:有限戰爭包括對戰爭目的、使用武器、打擊目標、兵力使用、地理范圍五個方面的限制,而主要的是戰爭手段的限制。從 50年代起,美國還提出了“有限核戰爭”的概念。在世界上擁有大量核武器的情況下,有核打擊,就會有核反擊。這種互相攻擊,必然會導致核大戰的。所以說“有限核戰爭”的政策是極其危險的,也是行不通的。后來,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等人都明確指出:有限核戰爭根本不能打,因為有限核戰爭將會自動地擴大為全面核戰爭。盡管如此,“有限核戰爭”和有限“戰區核戰爭”的政策,成為美國“靈活反應”戰略方針的組成部分。這一政策的推行,在今后的局部戰爭中就有使用核武器的危險。對此,必須高度警惕,嚴加防備。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