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制勝因素
來源:網絡 2009-06-17 20:39:06

戰爭的制勝因素,是在戰爭中保障克敵制勝的各種條件,主要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地理條件和民族尚武傳統、統帥才能、戰爭指導藝術等因素。概括起來,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大體上是三個方面,一是戰爭的政治目的與性質;二是戰爭的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三是戰爭指導能力與藝術。
政治因素,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首要條件,主要包括國家政治制度的性質、內外政策、政治組織力、政治動員力和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與性質等。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和集中表現。政治決定戰爭的目的和性質。戰爭的政治目的和性質,是影響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因為它決定著軍民在戰爭中的政治情緒、對待戰爭的根本態度和戰斗意志等,進而決定著戰爭力量和潛力的發揮程度。革命戰爭、反侵略戰爭的政治目的,為人民的利益而戰,能廣攬人心,得道多助,軍民積極參戰,能充分發揮戰爭力量和潛力,去奪取戰爭的勝利。反革命戰爭、侵略戰爭,政治目的反動,不得人心,失道寡助,難以取勝。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和前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美國在發動侵朝、侵越戰爭中,蘇聯在發動侵略阿富汗的戰爭中,都未能征服弱小的朝鮮、越南和阿富汗,都以失敗而告終。
軍事因素,是直接影響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國家的武裝力量、軍事科學、國防建設、國防經濟、戰爭準備、后方建設與戰略物資儲備、后備力量建設與兵員儲備等。武裝力量,是軍事因素中的主體。國家武裝力量的數量與質量,軍隊的科學編組與武器裝備的數量、質量,部隊的軍政素質和紀律、作風建設,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水平,統帥才能和軍官的組織、指揮能力等,這些因素的優劣,決定著戰爭的力度和強度的高低,直接地影響著戰爭的勝負。其他的軍事因素,都是為著提高軍隊戰斗力和奪取戰爭勝利服務的。
經濟因素,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國家的經濟體系、經濟設施、經濟實力和潛力。國家的面積大小、人口眾寡、礦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決定著國家在戰爭中發展戰爭力量、開發戰爭潛力的程度。國家經濟因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的程度又受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和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的影響。基本的規律是,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正義戰爭的一方,比反動的政治、經濟制度和非正義戰爭的一方更能發揮國家經濟實力和潛力的作用。這一規律決定著敵對雙方國家的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教育衛生業、郵電通信業、建筑業等等經濟部門為戰爭服務的程度。國家經濟部門為戰爭服務的能量,又受國防工業體系和戰備交通體系健全程度的影響。再富有的國家、有再強大的經濟實力,若是沒有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和戰備交通體系,便不能為武裝力量制造和輸送所需的作戰工具和作戰物資。隨著軍隊、武器的發展,戰爭強度不斷提高,戰爭消耗隨之增大,使戰爭對經濟和國防經濟的依賴越來越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在戰爭中生產飛機 19萬架、坦克 9200輛、火炮 l4萬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在戰爭期間生產飛機 76萬架、坦克 28萬輛、火炮追擊炮 254萬門,消耗彈藥美軍為 690萬噸,蘇軍為 1000萬噸,消耗油料美軍為l8760萬噸,蘇軍為 1956萬噸。美軍在侵略印度支那的戰爭中,僅航空彈藥就消耗 750萬噸。在當今和未來,要打贏現代化的反侵略戰爭,必須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防工業,才能保障戰爭的勝利。
科學技術因素,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先導條件,主要包括國家和軍事領域的科研機構、科技隊伍、理論科學、技術科學、尖端技術,以及軍民的文化素質等方面。這些因素,是生產力、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其水平高低,關系著國家戰爭力量的高低。一種高技術武器,就是一種巨大的戰斗力。如在以往戰爭中“千架大轟炸”所不能完成的任務,當今一枚大、中型核導彈就能完成。要打贏高技術戰爭,必須發展高技術武器和器材。
戰爭的勝負,是受綜合國力制約的,單靠某一種因素的作用是不能決定戰爭命運的。在具備了各種制勝的物質因素之后,還必須有正確的政治、軍事戰略作指導,充分發揮軍民在戰爭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才能駕馭戰爭勝利。戰爭不僅是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力量的競賽,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競賽,精神力量在任何戰爭中都起主導作用。
技術的發展,僅能改變戰爭樣式,提高戰爭強度,但不能改變戰爭是政治繼續的本質。這就決定著,武器在戰場上所發揮的效益大小,與人的覺悟和勇敢精神高低有關。具有高度政治覺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和戰略戰術的軍民,是贏得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