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創立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來源:網絡 2009-06-17 20:33:26

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 的發展道路和總戰略。其基本內容是,中國民主革命首先在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使之建成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戰略基地。依托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隨著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逐步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繼 1927年 8月 1日南昌起義后,毛澤東于當年 9月l 1日,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組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共五千余人。經轉戰和三灣改編后,毛澤東率領這支不足千人的部隊于 10月下旬進入了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 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起義農軍,在毛澤東率部接應下,兩軍在井岡山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對紅軍和土地革命戰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先后在南方和陜甘地區建立了十幾個革命根據地。毛澤東領導全黨全軍在抗日戰爭中建立了19個大型根據地;解放戰爭中建立了東北根據地,發展了華北、華東、華中、西北等廣大解放區。這些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建立與發展,逐步擴大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對最后奪取全國勝利起了決定性的戰略作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這條革命道路,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戰爭史上僅有的,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暴力革命的學說。
①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戰爭首先把主要戰略方向指向農村的理論和斗爭藝術。法國的“巴黎公社”,俄國的“十月革命”,都是把主要戰略方向首先指向中心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盤踞在中心城市,農村是它們統治的薄弱環節。毛澤東毅然決定把主要戰略方向首先指向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成功地解決了依托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的問題。隨著根據地的發展、擴建,革命力量不斷得以發展、壯大。
③解決了以農民為主體發展革命軍隊、進行革命戰爭的問題。解放了的廣大翻身農民,為保衛自己的利益,踴躍參軍、支前。中國革命戰爭,實質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
④成功地解決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的問題。隨著根據地的擴大,人民武裝隨之擴大,并由游擊隊向正規軍發展,從而解決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正規戰發展的問題。中國人民和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毛澤東的領導下,長期堅持、堅決按照這條革命道路指引的方向,發展根據地和革命戰爭,開展各種革命運動,經過二十多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到 1949年,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國的統治,奪取了全國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踐證明,這是中國革命惟一正確的道路。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