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戰爭指導藝術
來源:網絡 2009-06-17 20:31:18

蘇聯衛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希特勒在滅亡波、法等七國后,計劃在八個星期至三個月內消滅蘇聯,狂叫要把“俄國必須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為達此目的,他集中了 190個師、550萬大軍,43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200門大炮、192艘艦艇,采用“閃擊戰”的作戰方式,利用星期日的下半夜(3時 40分) 突然“閃擊”蘇聯。
四個戰略集團在 2000千米的正面上,從四個戰略方向上發起了猛烈的快速進攻,并逐步增加兵力到 270個師,打到莫斯科城下。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戰爭領導和戰略指揮正確與否,關系到國家軍民的生死存亡。為了戰勝這樣強大的敵人,保衛社會主義蘇聯,斯大林在戰爭領導和戰略指揮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戰略舉措,主要有:
①為發揮黨政軍民的整體威力,戰勝敵人,建立了適應戰爭需要的強有力戰爭領導和戰略指揮體系。在戰前領導機構的基礎上,戰爭發生后,先后建立了國防委員會、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紅軍總政治部、海軍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疏散委員會、國家非常委員會、反間諜總局等,增設了空軍司令、裝甲坦克兵司令、炮兵司令、火箭炮兵司令、防空軍司令、工程兵主任、四個戰略方向總指揮部和遠東蘇軍總指揮部、城防委員會以及國防工業、軍工生產領導體系等等。它們在戰爭中都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職能,對實現戰略企圖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實施高度集中統一指揮。斯大林作為黨中央總書記、人民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主席、最高統帥,集黨政軍權于一身,同黨政軍其他領導人一起,統一領導全國黨政軍民對敵斗爭,實施高度集中統一的戰爭領導和戰略指揮。
③集體討論、決定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戰爭和與戰爭有關的重大問題,由斯大林主持的黨中央政治局、國防委員會、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聯席會議討論作出決定。對一些緊急的重大軍事行動,斯大林通常是召集國防委員會成員,有時也召集總參、總后、國防人民委員部、軍兵種司令員,有時也讓有關的方面軍司令參加討論戰略決策,作出決定。
④充分發揮國防委員會和它的最高統帥部的權威和戰略指揮作用。把國防委員會作為特設的、擁有全權的最高國家機關,它作出的決議和發布的命令,具有戰時法律效力,國家黨政軍機關,都得無條件地執行。國防委員會把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作為蘇聯武裝力量的最高戰略領導機構,直接領導各軍種和各方面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只通過總參謀部統一指揮、協調蘇軍作戰。
⑤為提高戰略領導的效能,發揮中間戰略指揮機構----戰略方向總指揮部的職能,負責統一指揮在各個戰略方向上的數個方面軍和軍區、艦隊等部隊的作戰。對一些重要的作戰行動,斯大林常常直接指揮方面軍、艦隊甚至集團軍的作戰行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