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11月6日至1918年3月)
來源:網絡 2009-06-17 14:20:26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了俄國革命的成熟。沙俄政府參加對德奧同盟的戰爭,本想借機擴大領土和勢力范圍,但卻事與愿違,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性戰爭。至1917年3月,俄國已有1400萬青壯年被強征入伍,200萬匹馬被征作軍用。農業在失去47%男勞動力后,糧食減產35%以上。戰爭導致俄國生產萎縮、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糧食奇缺、物價飛漲。為繼續戰爭,沙皇政府向英、法、美三國借款77.69億盧布。連年戰爭使俄國人民憤怒到了極點,士兵厭戰,農民抗租,工人抗議活動高漲,沙皇統治搖搖欲墜。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發動二月起義,推翻了沙皇政府。 二月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布爾什維克黨原有可能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但由于當時黨的主要領導人和骨干大都因被捕入獄或流亡國外,加之無產階級在政治上不夠成熟和缺乏組織性,革命勝利果實被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篡奪,組成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因布爾什維克黨在群眾中的影響,仍掌握了彼得格勒工農代表蘇維埃,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復雜局面。
俄國臨時政府在英、法帝國主義策動、支持下,表示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和廣大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則決心退出帝國主義戰爭,沒收地主土地,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列寧的思想得到了群眾廣泛支持,布爾什維克黨在群眾中的威望大大增強。 臨時政府對革命力量增長十分害怕,1917年7月17日以后,臨時政府實行恐怖政策,宣布彼得格勒戒嚴,下令通緝列寧,布爾什維克黨被迫轉入地下狀態。1917年8月8日,布爾什維克黨在彼得格勒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會議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在此之后,布爾什維克黨積極進行起義的宣傳組織工作,到十月革命前,布爾什維克黨已擁有黨員35萬人,掌握了大批武裝力量。彼得格勒4萬工人赤衛隊和其它城市20萬武裝工人也做好了起義準備。彼得格勒衛戍部隊15萬人、波羅地海艦隊8萬水兵、700艘戰艦及輔助船只都轉到布爾什維克黨棻摺?/P>
11月6日凌晨,根據事態發展,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發動武裝起義。赤衛隊和革命士兵首先趕走了占據《工人之路》編輯部的反動士官生,控制涅瓦河橋梁,占領了電報局、電訊社和火車站,封鎖了士官生學校,切斷反動軍隊進入彼得格勒的通道,革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受到1500名革命士兵和赤衛隊的嚴密保護。當晚,列寧來到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起義。接著,革命武裝又占領了國家銀行、郵政總局和火車站。11月7日凌晨,列寧在《告俄國公民書》中宣布:臨時政府已被推翻。
11月7日下午6時,革命隊伍逼近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開炮轟擊冬宮。11月8日,冬宮被克,武裝工人和士兵逮捕了臨時政府成員。列寧在攻擊冬宮開始后不久召開的第二次全俄工農兵蘇維埃會議上宣布:一切政權轉歸蘇維埃!
被推翻的臨時政府不甘心失敗。逃亡的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勾結原沙皇第三騎兵軍軍長克拉斯諾夫,企圖反攻彼得格勒,隱藏在彼得格勒市內的士官生也趁機發動叛亂,企圖顛覆革命政權,布爾什維克黨沉著應戰,迅速調集水兵和工人武裝鎮壓叛亂,擊潰叛軍并活捉了克拉斯諾夫。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消息傳遍俄國后,前線俄軍紛紛成立士兵委員會支持蘇維埃政權。隨后,俄國各地革命群眾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紛紛舉行起義。至1918年3月,全俄各地城鄉都建立了革命政權。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首先在俄國取得了勝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