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4、寓言兩則

2009-06-03 21:42:33     下載試卷     標簽:童話故事 高中生活 哲理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  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  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 了解故事內容,并懂得成語背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

  、  生字詞語卡片。2、  鷸蚌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匯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自由讀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并交流識字方法。

  、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開火車。

  鷸蚌相爭 毫不示弱 魚翁占便宜

  、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指名朗讀課文,評一評,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三、讀全文

  、標出自然段序號。思考: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按順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河蚌張開殼曬太陽,一只鷸就伸出長嘴捉蚌肉。

  經過: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先松開誰。

  結果:被漁人一起捉了去。

  .思考:他倆怎樣做才能不被漁夫捉去?

  四、朗讀感悟

  、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

  (2)出示插圖: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

  (3)找一找,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副圖的情景呢?指名讀一讀。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動詞,畫上“―”。

  (5)出示小黑板:

  河灘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

  )了蚌殼……結果把鷸的長嘴(

  )了。

  (6)哪一個詞寫出了蚌收攏蚌殼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連忙”說一句話嗎?

  (7)指導朗讀。

  (8)學生自由讀4、5自然段,想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的讀呢?

  (9)同桌間互相朗讀,讀后全班匯報朗讀,分男女比賽讀課文。

  (10)鷸蚌相爭誰輸誰贏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魚翁十分輕松的抓住它們倆呢? (毫不費力)

  分組討論:魚翁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鷸蚌它們聽后又會說些什么呢? 全班反饋。

  (11)齊讀課文3、4、5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板書設計:

  鷸蚌相爭

  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

  資料共享: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

  寓言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題有寄寓性。它總是寓深刻復雜的道理于淺顯簡單的故事之中。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它不僅僅在于說明用什么方法可以逮住野兔,而更在于通過這樣一個故事,講出一個普遍而又抽象的道理:如果把事物發展的偶然性當成必然性,一味期待著這種偶然性的再次出現,結果必定一無所得。有些諷刺性的寓言可能一眼看不出有什么寓意,但是經過思索就會感到其中有普遍而深刻的含義。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動植物。以動植物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動植物當成人來寫。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節不太曲折、復雜。它常運用夸張和想象,但不荒誕。寓言也多運用比喻,目的是通過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有普遍意義的道理。

  寓言創作,我國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非常繁榮了,像《自相矛盾》、《螳臂擋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葉公好龍》等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后來唐朝柳宗元、明朝劉基等,也創作了許多有名的作品,如《黔之驢》、《賣柑者言》等。

  在外國,《伊索寓言》在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希臘,就廣泛流傳了。現在我們讀到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記錄而成的,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寓言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民反抗壓迫的斗爭經驗和生活教訓。

來源:網絡

   歡迎訪問奧數網,您還可以在這里獲取百萬真題,2023小升初我們一路相伴。>>[點擊查看]

年級

科目

類型

分類

搜索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師公益講座

本周新聞動態

重點中學快訊

奧數關鍵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4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乡宁县| 博客| 稻城县| 平昌县| 中牟县| 高邑县| 台江县| 赤峰市| 迁西县| 大同市| 永济市| 五大连池市| 夹江县| 车险| 桐城市| 黄陵县| 当涂县| 新乐市| 神木县| 明溪县| 章丘市| 裕民县| 无为县| 上杭县| 六盘水市| 临夏县| 剑川县| 怀化市| 仙游县| 抚顺县| 论坛| 新竹县| 淄博市| 略阳县| 通城县| 普洱| 红安县| 武冈市| 宣武区|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