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不但有學識淵博的才子,也有智慧超群的才女。清代長篇小說《鏡花緣》里就講了100個才女的故事。
在《鏡花緣》第76回里說到,6位才女聚在桃花塢,擺著算盤,談論算法。這時,其中一位才女名叫廖熙春的,出了一道題。她說:
旁邊一位復姓司徒,說,這是盈不足算法,極其容易。用8個和7個相減,差是1個,作為除數;用多出來的1個和不足的16個相加,共17個,作為被除數。在這筆賬里,除數是1,除1不需除,17就是人數。用17乘7個,得119個,加上多余的1個,是120個。答案是17個人,分120個果兒。
(1+16)÷(8-7)=17(人),
17×7+1=120(個)。
《鏡花緣》這部小說是李汝珍花費二十多年時間寫成的,大約在1818年左右完稿付印。書中的這段小故事,說明在二百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了口算。
熙春聽后,對司徒大為欽佩,說:“向來算法有籌算、筆算、珠算,今姐姐一概不用,即用嘴算,又簡便,又不錯。”
以上這道題屬于盈虧問題。熙春的兩段話都是直錄小說原文;司徒的一段口算,小說里是用中國古代算法術語講的,這里已經翻譯成現代術語轉述,如果列出算式,就是:
“因談算法,忽然想起前在家鄉起身時,親戚姊妹都來送行。適值有人送了一盤鮮果,妹子按人分散,每人七個多一個,每人八個,少十六個。諸位姐姐能算出幾人分幾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