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給小孩“擁有崇高的理想”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2-22 12:06:50

現象一:小陽在作文里寫道:"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總是批評我沒出息,但是我認為我并不是沒出息,我有遠大的理想--當大官。將來我要先掙錢,最好先買一個彩票,中上大獎500萬,然后用這些錢去外國買一個大官,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我的厲害……"當老師將這名學生叫到辦公室,問他寫這篇作文的想法時,他告訴老師說:"電視里都是這樣演的。"
現象二:媽媽問女兒:"你長大后要做什么工作呀?"女兒歪著小腦袋告訴媽媽:"媽媽,超市里做蛋糕的那個阿姨好厲害呀,能做出那么漂亮的生日蛋糕來。我長大后要向她學習,也要做既漂亮又好吃的生日蛋糕。"聽到女兒這樣說,媽媽一臉不高興地責備女兒:"就知道吃,真沒出息。媽媽希望你長大后能進入政府機關,在政府機關里混出個人樣來,光宗耀祖不說,子孫后代也跟著沾光!"
專家分析
曾在報刊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小笑話:
某記者去陜西的一個偏僻山村采訪,在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夕陽西下騎在牛背上哼著陜北小調。記者問:"孩子,你在干什么?"
孩童很悠閑地回答:"我在放牛!"
"為啥放牛?"
"放牛掙錢!"
"為啥掙錢?"
"掙錢娶媳婦!"
"娶媳婦干嘛?"
"娶媳婦生娃!"
"生娃干嘛?"
"生娃放牛!"
看完這個小故事,每個人都會笑,為這個孩子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生活而笑。但是笑過之后,我們有沒有仔細地想過,那個放牛娃正是由于生活在信息封閉的鄉村,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沒有有知識的父母為他指引方向,所以才會不知道"理想"、"目標"為何物。
究竟應當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理想,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呢?我們不妨來看看國外教師是如何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的:
一位中國學者到美國小學考察,當他問及美國孩子的理想時,孩子們的回答讓我們這位學者目瞪口呆:商店售貨員、街頭藝人、人體模特、火車司機等,這些在國內被視為"下等"的職業竟然成了孩子們追求的"理想",而他們的老師卻在一旁用贊賞的目光看著這幫小家伙。
要是在國內呢?我們的老師一定會馬上糾正學生:"你的理想太平庸了,你應該重新樹立一個更高遠、更有意義的目標,比如說,當個偉大的科學家或光榮的人民教師。"而家長,說不定還會揪住孩子的耳朵一頓臭罵:"沒有出息的東西,就算當不了大官,至少也得在政府機關里混出個人樣來!"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遠大的理想,將來能有出息。然而,孩子的理想總是和他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會兒想做面包師、一會兒又想開個花店……其實,孩子的理想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和認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改變的。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對孩子"沒出息"的理想而感到緊張。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們。因為人生是否成功,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評判者,標準在孩子自己心里。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表示,我們問孩子們長大后要做什么,并不是想從他們的嘴中得到答案,而只是希望他們思考。盡管他們的目標真的不偉大,但是,他們思考了,并為自己找到了或大或小的理想。這時,他們就會感覺到生活是有目標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給媽媽的建議
不管孩子現在有沒有理想,不管孩子的理想是庸俗還是偉大,聰明的媽媽總有辦法把孩子的理想引入正確的價值軌道。
方法一:要注重周圍環境和自身對于孩子理想的影響
有時,周圍的環境也會對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生活在是一個平庸、消沉的環境,將很難樹立遠大的志向。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孟母為了讓他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一開始,孟子與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每天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母看到了,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母于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母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當然,我們并不是鼓勵媽媽為了孩子能樹立正確的理想而搬家,只是提醒媽媽,如果孩子正處于一個消沉的、沒有目標的環境中,媽媽不妨經常帶孩子換一個環境,多接觸一些有抱負、有目標、積極的人,幫孩子融入到他們中間,從而讓孩子也樹立遠大的抱負。
另外,媽媽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講講自己的理想以及實現的情況,在有理想、有目標的媽媽的帶動下,孩子怎么能沒有遠大的理想呢?
方法二:給孩子一個關于理想的暗示
晶晶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有一次,老師問班里的同學們他們的理想是什么,晶晶搶著舉手回答:"我長大后要做一名飛行員,或者做一名空姐。"老師問她:"為什么呀?"晶晶自豪地回答:"那樣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老師對晶晶的回答很滿意。
開家長會時,老師讓晶晶媽媽講述一下教育孩子樹立理想的經驗,晶晶媽媽便講起了晶晶以前的故事:
晶晶很小的時候,我就問她:"你長大了想做什么呀?"
晶晶回答說:"要幫媽媽洗衣服。"
"傻孩子,我是問你長大后具體想從事什么工作?"我耐心地給她解釋。
"賣生日蛋糕。"原來,這幾天她對樓下面包房的師傅所做的蛋糕很感興趣。
我看著女兒哈哈大笑:"賣蛋糕不錯,媽媽可以天天有生日蛋糕吃了。"
后來,晶晶上了小學,我再問她長大后要做什么,她反而告訴我不知道。我確實著急了一段時間,但后來想想,孩子沒有理想,我可以引導她樹立理想呀。于是,在平時聊天時,我會試著給她種種暗示:"晶晶,你看藍天多美呀,小鳥在藍天上飛翔肯定特別幸福。"
女兒看看藍天,也看看小鳥,突然對我說:"媽媽,我也喜歡藍天,我也想和小鳥一樣在天上飛,可惜我沒長翅膀。"
"傻女兒,并不是只有小鳥才可以在天上飛,飛機也可以呀。"
"是呀,媽媽我長大后要去開飛機,當空姐也行,這樣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飛了。"
晶晶的理想就這樣誕生了。
現實中,沒有理想的孩子不在少數。如果孩子不知道將來要做什么時,媽媽不妨給孩子一個暗示,"當老師可以整天與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在一起"、"當醫生會被人們尊為'白衣天使'"……如果孩子對這一方面感興趣,他自然會把這些定為自己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努力。
當然,也許媽媽的暗示,孩子會不喜歡,"我愛生氣,會被不聽話的小朋友氣死的,才不做老師呢"。這時,媽媽沒有必要讓孩子必須接受自己的觀點。這種觀點孩子不接受,媽媽可以進行下一個內容的暗示。世界上的行業有很多種,總有一種孩子會喜歡的。
方法三:將孩子庸俗的理想變為偉大的理想
當媽媽問浩浩的理想是什么時,浩浩一本正經地告訴媽媽:"我的理想是做大官。"
"為什么呀?"媽媽問他。
"大官可以管很多人,很威風。"浩浩自豪地回答。
"僅僅是因為威風就想做大官嗎?不為人民辦事的大官,人民是不會喜歡他的。如果這個大官很壞的話,人民還會把他趕下臺。"媽媽很認真地對浩浩講。
"那什么樣的大官才是人民喜歡的呢?"浩浩爭大眼睛急切地等待著媽媽的答案。
"只有那些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的大官,人民才會擁護他。"
"那我就做為人民辦實事的大官。"
有時,由于受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孩子會講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理想,如做個很有錢的人、做大官等。這時,媽媽不要認為孩子的理想太過庸俗,就對其進行批評。其實,經過媽媽的正確引導,孩子的理想會很快回歸到正確的價值軌道上來。
當孩子說出他們的理想是做個很有錢的人時,媽媽也不要認為孩子的理想很現實,便對其大加稱贊,這樣很容易使孩子進入價值觀的誤區,進而影響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如果媽媽對孩子稍加引導,"有了錢是為了救助更多的貧困兒童上學是嗎?你真有愛心",這樣就會使孩子走出價值觀的誤區。
另外,媽媽要特別注重現代媒體(電視、電影、網絡……)對孩子理想的誤導,一旦發現孩子受某些歪曲價值觀的荼毒時,媽媽要及時做出反映,向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方法四:讓孩子的理想與現實接軌
有些孩子的理想屬于"空想",光說不練,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不要諷刺孩子,而要想辦法借助外力讓孩子把理想落實下來。比如孩子說想當警察,你就帶他去參觀一下警官學校,讓他自己打聽一下做警察需要什么條件,這樣他就不好再發空論,只好努力創造條件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時他已經明白,如果不干實事,只能離理想越來越遠。
有的孩子眼高手低,不但不努力,而且志向還很遠大。這時,媽媽可以用職業落實的辦法來使孩子清醒。
洋洋不認真學習,還揚言長大后要做科學家。媽媽看到他這種狀況,沒有批評他,而是帶他來到一個朋友所在的科研單位。在這里,媽媽請真正的科學家向洋洋介紹科學家需要的素質、科學家怎樣生活、要想當科學家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等等。
聽了科學家的介紹,洋洋明白了,自己想當科學家,還存在很大的距離。于是他調整對自己的期望值,把目標先定位在每一次的學習成績上,從此認真學習。因此,每取得一點點進步,他就覺得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點。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