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趣味樂園 > 軍事天地 > 正文

軍事科學:我國古代十大兵書是什么

來源:本站原創 2018-05-31 14:16:01

智能內容

  1、《孫子兵法》,作者孫武,全書82篇,圖9卷,現存本13篇。

  2、《孫臏兵法》,作者孫臏,全書39篇,圖4卷。

  3、《吳子》,作者吳起。全書48篇,現存6篇。

  4、《六韜》,作者呂望。現金存6卷。

  5、《司馬法》,由戰國時齊國人編寫,全書150篇,現存5篇。

  6、《尉繚子》,作者尉繚,全書31篇,現存24篇,5卷。

  7、《太白陰經》,作者李筌,唐代人,全書10卷,現存8卷。

  8、《紀效新書》,作者戚繼光,全書18卷。

  9、《練兵實紀》,作者戚繼光,全書15卷。

  10、《虎鈴經》,作者許洞,宋朝人,全書20卷、120篇。

  十大兵書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被稱為我國古代十大兵書。

  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亦稱《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為春秋末孫武所作,共三卷。孫武,字長卿,齊國人,后歸吳,與伍員助吳攻楚,創下以少勝多的戰例。《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卷上: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卷中: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余字。作者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如“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以逸待勞,以飽待饑”等論斷,成為兩千多年軍事指導思想。《孫子兵法》號稱“兵學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公元7世紀傳到曰本,18世紀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譯本。

  孫臏兵法《孫臏兵法》亦稱《齊孫子》,為戰國時齊國孫臏所作。孫臏系孫武裔孫,大約與商鞅、孟軻同時。其書原98篇,圖4卷,失傳1000余年。1972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后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后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吳子戰國吳起(?—前381年)撰,計二卷。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起初在魯國為官,后赴魏、趙、楚等國,被楚貴族謀殺。吳起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務在強兵。據傳,《吳子》漢初時尚有48篇,今僅存6篇18條,計3000余字。6篇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尚禮義,明教訓是其書主要內容。《吳子》是研究吳起和戰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六韜傳說《六韜》為西周呂望所撰,計六卷。呂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籍貫不祥,多謀善斷,長于用兵,他曾助周滅商,封于齊,官至太師,俗稱姜太公。后經研究,認定《六韜》一書乃戰國時人托其名而輯成!“韜”即用兵之謀略,“六韜”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韜》共60篇2萬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礪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農器、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糧、略地、火戰、虛壘、林戰、突戰、敵強、敵武、烏云山兵、烏云澤兵、少眾、分險、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凡是先秦軍隊編制、管理、訓練、行軍、布陣、攻守、戰具、兵器及其軍事理論,幾乎無所不包。以問答形式進行論述,并有夾注,語言生動,說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軍事專著。

  尉繚子戰國尉繚撰,計五卷。尉繚的身世說法不一。一說是秦國大臣,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游說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為國尉,因此稱尉繚;一說是魏惠王時人,善于軍事韜略。《尉繚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談、制談,戰威;卷二攻權、守權、十二陵、武議、將理;卷三原官、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卷五兵教、兵令。共4400余字。前12篇為政治觀、戰爭觀,后10篇論述軍令和軍制。如“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觀,主張實行“誅暴亂禁不義”的戰爭原則,“權敵審將而后舉兵”的作戰思想等,含樸素的辯證唯物思想。

  司馬法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余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于安民止戰,并以夏、商、周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于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太白陰經《太白陰經》的全稱是《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書分為人謀、雜儀、戰攻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占、雜式10門。這部兵書本于君王昌明,國家富強,內外兼修之旨,論次軍事攻守戰取之法,頗含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因素。

  虎鈐經《虎鈐經》為宋代許洞所撰寫,全書20卷,共120篇。它的內容主要是發揮《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的觀點。前10卷主要論述實際用兵的問題。

  紀效新書《紀效新書》亦稱《紀效》,是明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寇時撰寫,共18卷,每篇都各附圖說。卷首有“申請”、“訓練”、“公移”和“或問”,其中“或問”一篇最為重要。正文分束伍、操令、陣令、諭兵、法禁、比較、行營、操練、出征、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此書注重實踐,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是研究明代軍事史的必備書。

  練兵實紀《練兵實紀》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

  武經七書

  武經七書是中國古代七大軍事著作。即《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等七部兵書。宋神宗元豐時頒布列此7種兵書為武學。南宋初,宋朝==曾指定這7部兵書為選拔軍官的考試內容之一和入武學學生的必讀書。自宋以后,“武經七書”遂成為古代軍事著作的主要內容,一直沿襲到近代。

  孫子兵法見“十大兵書”。

  吳子見“十大兵書”。

  司馬法見“十大兵書”。

  六韜見“十大兵書”。

  黃石公三略傳為黃石公撰,計三卷。黃石公,又名圯上老人,身世不祥。據傳說,張良刺秦始皇失敗后,逃往下邳(今江蘇睢寧北),遇一老人于圯橋上。老人給張良《太公兵法》1部,自稱:13年后“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13年后,張良跟隨漢高祖劉邦路過濟北,果然在谷城山下得一黃石。張良不忘老人知遇之恩,死后與黃石一起入葬。后世流傳兵書《黃石公三略》,便傳為黃石公撰。

  尉繚子見“十大兵書”。

  李衛公問對全稱《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別稱《唐李問對》,舊題李靖撰,實際出自唐末宋初人之手,計三卷,記述唐太宗李世民與李靖(封衛國景武公)有關軍事問答言論98次,1萬余字。《李衛公問對》大抵采貞觀遺事,附益《通典·兵典》而成,包括作戰與訓練等內容。對戰爭的攻守原則、陣形變換與兵力指揮翟喚術,以及軍隊教閱等問題,多有精辟論述。對于前人的軍事理論,也有一些獨到的解釋,是研究唐代軍事思想的參考資料。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湖县| 利津县| 永泰县| 安康市| 云安县| 青河县| 乌鲁木齐县| 韩城市| 柏乡县| 临夏县| 涿鹿县| 顺义区| 阿城市| 探索| 基隆市| 宁德市| 依兰县| 大英县| 闽侯县| 江华| 老河口市| 中卫市| 凤城市| 弋阳县| 盘锦市| 林芝县| 嘉善县| 潼关县| 康定县| 西乌珠穆沁旗| 滁州市| 奈曼旗| 凤凰县| 营口市| 上饶县| 涞水县| 布尔津县| 色达县| 奉节县| 沛县| 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