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貝殼的人,牛頓的故事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5-03 09:15:12

愛因斯坦說:“在人類的歷史上,能夠將物理實驗、數學理論、機械發明結合為科學藝術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牛頓。”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發明微積分,首先提出可見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個分光組成的。他將數學導入科學,使物理、化學成為更精確的學問。在牛頓的動力學三定律中,數學成為描述宇宙運動的語言。種種杰出成就,為他贏得“歷史上最杰出的科學家”與“近代物理學之父”的尊稱。
撿貝殼的人,牛頓的故事
牛頓生于1642年12月25日(據當時英國使用的儒略歷)午夜,是一個早產兒。父母親都是信仰堅定的基督徒。在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的父親病逝。家徒四壁,母親哈拿絕望地抱著奄奄一息的早產兒牛頓,向上帝發出了這樣的禱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于你。”
在牛頓的一生中,母親的這個禱告對于他的個性與信仰有很深刻的影響。他經常思索母親當年的禱告——上帝讓他活下來,一定有些事是要他去完成的。
1661年6月,牛頓進入劍橋大學。牛頓是個窮學生,母親存的錢只夠付學費,他必須為老師做實驗助手,才能賺取生活費。如此無意中,牛頓接近了當時劍橋的優秀教授,承襲了這些教授一生的研究精華,成就了他后來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好學的牛頓在劍橋大學不但不浪費任何資源,還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好老師。亨利·摩爾是影響牛頓科學與信仰最深的老師。摩爾教授是數學家,也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摩爾以一個老師對學生的敏銳直覺,一下子就發現牛頓的不同。他發現牛頓在每學期開學以前,先利用假期,將上課要學的所有課本都看完,等到上課時,牛頓已經在看比那門課更進階的研究報告了。牛頓自己也寫道:“當我走進教室上課時,常發現對上課內容的了解深度,已經超過了我的老師。”這種讀書法會令一般老師倍感壓力,摩爾卻把牛頓找來,給他程度更深的書,并且讓自己的1800本藏書成為“隨時向牛頓開放的圖書館”。同時,摩爾長期為牛頓支付生活費。
1664年,牛頓開始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己的研究。他首先用三棱鏡研究光的結構,發現光的分光有不同的折射率。1665年至1667年,英國發生可怕的黑死病,死了許多人。大學宣布停課,政府下令所有人不準離家遠行,以免感染或傳播黑死病。在這段時間,牛頓由無窮等比級數的解法里創立了微積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