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之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四)
來源:奧數網 2017-08-18 09:45:42

帝王故事之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四)
劉秀擊敗主要對手之后,目標又開始轉向東邊的劉永。劉永原來被更始皇帝劉玄立為梁王,后來自稱皇帝,以睢陽作為京城,占據著青州、徐州一帶28個城,封山東的張步、蘇北的董憲、廬江的李憲等人為大將軍。劉秀于公元26年夏,命蓋延率軍征討。經過整整一年的殘酷戰爭,劉永大敗,后被手下將領所殺。
北方的漁陽太守彭寵,原系劉秀部下,后反叛,自立為燕王。占據著薊城、右北平的上谷等縣,北邊聯絡匈奴,南邊聯絡張步,勢力范圍不斷擴大。漢光武帝決定親自征討,后經勸說,方派朱祐、耿龕等率兵北進,于公元29年平息了彭寵的叛亂,北方局勢安定下來。接著,張步、董憲、李憲、匈奴立的皇帝盧芳等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們也相繼被滅,國內大部分地區開始穩定。但是,還有三大勢力,這就是蜀中皇帝公孫述、五郡大將軍竇融、西州大將軍隗囂。他們勢力強大,有同光武帝平分天下之勢。光武帝決定采取逐個擊破,分而治之的策略,鏟除這三大勢力。
公孫述占據著益州(今四川、貴州、云南等),資源豐富,地勢險惡;加上公孫述經營多年,勢力比其他兩個都大;而且,公孫述在蜀中已自稱皇帝。為了孤立公孫述,光武帝決定拉攏竇融、隗囂。他先派人去聯絡隗囂,可隗囂打算自己做皇帝,隗囂不僅沒有聽從劉秀的勸說,而且還派人去聯絡竇融,勸竇融自立為王,他們同公孫述聯合起來,建成三個國家,共同對付洛陽的皇帝劉秀。劉秀得知后,立即派人給竇融送了一封信,信中說:“將軍日前的地位舉足輕重,有人主張分割天下,像戰國時期那樣,各自為王,要知道,中國的土地即使可以分的話,中國的老百姓也是不能分的。將軍如果能從大局出發,上為國家出力,下為百姓著想,我將非常感激!”劉秀的語言情真意切,使竇融和他手下的將士都認為光武帝英明。不久,竇融率部投降,劉秀隨即派兵征伐隗囂。隗囂大敗,于公元31年春病餓而死。漢軍乘機收復了隴右(今甘肅六盤山以西)地區。劉秀收復隴右地區以后,集中優勢兵力,全力以赴進攻蜀中皇帝公孫述。劉秀親自帶兵征討,大將軍岑彭指揮軍隊,連連擊敗公孫述的軍隊,奪下不少城池,公孫述很快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劉秀又命廣平侯吳漢進攻成都,結果公孫述慘敗,受重傷而死。其手下將領見漢軍來勢兇猛,便紛紛投降。這樣,蜀中皇帝的全部勢力被掃除干凈。
劉秀從28歲起兵,到滅掉蜀中皇帝那一年,已經43歲了。15年極為艱苦又殘酷的戎馬征戰,芟夷群雄,掃平大大小小的“土皇帝”,終于結束了豪強割據的局面,使中國又一次走向了統一。
柔術治國中興漢朝
劉秀雖然出身于皇族,但由于他長期生活在平民中間,使他深深體會到人民的疾苦。他分析從秦始皇以來中國的動亂原因,懂得要想把國家治理好,要用柔順、緩靜的統治手段,以便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漢室統治。他說:“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后又說:“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茍非其時,不如息人。”在“柔弱勝剛強”的思想指導下,他廢掉王莽時代苛而繁的律令,學習劉邦的做法,寬簡天下,即所謂“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并由此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為東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東漢初年,在大規模的戰爭結束之后,劉秀開始建立一套能加強中央集權的領導班子,“退功臣而進文吏”就是其中一條重要手段。
劉秀通過多年浴血奮戰才取得政權,在他的手下,有一大批立過不少戰功的將領。這些人擅長打仗,但并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不少人還往往自恃功高,不聽命令,不遵法紀,為所欲為,如果繼續受到重用,他們身居高位,對東漢政權是一大威脅。因此,劉秀決定采取穩妥方式,一方面給他們加官晉爵,另一方面剝奪他們的實際權力。為了達到目的,劉秀開始大封功臣,他讓郎中馮勤專管此事。馮勤精明能干,他規定按照功臣功勞的大小,決定其封地大小、遠近和土質肥瘠,并且制定了一個周密的方案。劉秀根據這個方案,一次就封了360多人為列侯,給予他們崇高的地位。這些列侯的食封數量,最大的有四個縣,小的只有數百戶,比西漢時少得多。除了大將李通、鄧禹、賈復三人參與議論軍國大事之外,其他大多數列侯成為閑員。經過削權封侯,漢光武帝有效地控制了這些將領的軍事力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