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計算錯誤的四個技巧
熟練掌握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kaogaofen)的關鍵,基本上所有的題目所有的題型都離不開計算,如果做題思路清晰,,邏輯縝密,最后卻因為小小的計算失誤而被扣分,真是一大憾事!
那么,孩子們為什么會計算出錯呢?
根據我的觀察,主要有三個原因:
1.知識掌握不扎實。很多所謂的“粗心”,實質上是因為知識點不夠扎實,孩子即便做錯了,也會感覺這個知識點似曾相識,會對家長說學過,那么學過為啥還錯呢?最后家長總結起來就是粗心。實際上是學過,但是沒精通,一個考點犯迷糊,題目就會錯。
2.過度自信麻痹大意。這條簡稱為“粗心”,倒還有些契合。一些成績好的同學在做簡單題的時候往往過度自信,經常表現出“難的倒不錯,簡單的老出錯”的狀態。
3.不檢查或不會檢查。檢查錯題是有方法的,沒有合適的方法,經常會出現“我檢查了3遍,還是錯了”的狀態,這個不一定是因為檢查的不認真,很有可能是方法不對。
那么該怎么辦呢?我這里有四個技巧:
第一,認真扎實的鞏固知識點。有人說第一個這算什么技巧呢?!但是我要說,這個是最大的技巧,知識點學的夠透徹夠扎實,才能真正做好題目。所以,一旦題目出錯,要先想想當時做題時是怎么想的,如果發現是知識點沒搞懂或者直接沒思路,就得認認真真的復習復習相關知識點了。
第二,懷疑精神,這一條是在試圖調整同學們短期的心理狀態。這個方法僅適用于過度自信型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對自己的數學能力就不自信,千萬別教這個方法。過度自信的孩子,算完題目以后一般不檢查,檢查也是草草看完怎么看怎么覺得對,所以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懷疑自己,檢查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道題我是不是算錯了,是不是算錯了,是不是算錯了。”通過暗示自己算錯了,然后自己再次計算證明自己沒算錯這種方法,可以避免一些錯誤。(不過這個方法只有靠孩子自己主觀運用<他本來就過度自信,所以難度較大>,比較折中的辦法是在考試前提醒他運用此法,或能收效)
ps:為什么我推崇這個方法呢?因為我小時候就是這種孩子。。。。
第三,反算。小時候大家都學反算,就是加法運算變成減法,乘法運算變成除法,比如3×7=21,變成21÷7=3。這個方法其實主要就是為了給同學們檢查題目用的。why?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我不說3×7=21,我第一次算的是3×7=24,然后我還用3×7運算來檢驗,很有可能還會得到24這個答案,因為思維是有慣性的。但是反過來,我用24÷7,咦,我發現不等于3了。。。那我就知道我算錯了。這個方法用來檢查計算錯誤,百試不爽。
第四,答案代入。這主要是針對應用題和方程題。例如解方程,解完x以后,一定要代入原式進行檢驗,左右兩式相等,就解對了。如果是應用題,例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有些孩子也是代入列出的方程中檢驗,其實這樣不是最科學的。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代入題目中進行檢驗,將答案代入題意中,根據題目給出的各個條件進行計算,看看各個條件最后會不會出現矛盾(算出的數字不對)。為什么要代入題目中呢?因為你有可能等量關系就沒有列對,方程也是錯的。
總的來說,第一條是基本功,要做好非一日之功;第二條是態度,需要孩子們自己有足夠的認識;三、四是技巧,沒了解過的同學們可以好好學習學習,get兩個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