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四年級數學第三單元交換律教案

2010-06-18 13:44:28     

  第三單元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P28/例1(加法交換律) P29/例2(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二、新授

  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問題。

  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

  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總結出:

  40+56=56+40

  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發現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板書。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

  板書:a+b=b+a

  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示。

  符號表示:△+☆=☆+△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總結出:

  (88+104+96)=88+(104+96)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特點。

  學生繼續觀察幾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過上面的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總結觀察到的規律。

  教師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

  符號表示:(△+☆)+○=△+(☆+○)

  教師板書:

  (a+b)+c=a+(b+c)

  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鞏固練習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今天這節課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你能把這些運用于以后的學習中嗎?

  五、作業:P31/3

  板書設計:

  加法的運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學生舉例)               (69+172)+28=69+(172+28)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155+(145+207)=(155+145)+207

  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

  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a+b=b+a                               (a+b)+c=a+(b+c)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30/例3(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

  教學目標: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回憶上節課學習的關于加法的運算定律。

  (1)    加法交換律

  (2)    加法結合律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據上面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性地將問題板書。

  請你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問題。

  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

  重點引導學生對最后一個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

  學生可能對括號問題有異議

  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加法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運算順序,所以要加小括號。

  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

  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

  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

  三、鞏固練習

  P30/做一做

  四、小結

  學生匯報學習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P32/5-7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加法運算定律應用的練習課

  教學目標:

  1.能熟練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答: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

  (2)根據每組第一個算式直接說出第二個算式的結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過上面的幾道題,你們能小結一下我們都復習了什么內容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學生小結。

  練習本獨立完成:

  (1)一列火車從北京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場多少千米?

  (2)玉門縣要修一條公路,已經修了400千米,還有260千米沒有修,這條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畫出線段圖。

  (2)列式計算。

  比較兩題在應用運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較重視學生明確,第1題只應用了加法結合律,而第2題先用加法交換律把75和480交換位置,再應用加法結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計算簡便。

  師生共同訂正。(簡單說明線段圖應該怎樣畫,做簡要規范。)

  (3)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結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5)用簡便方法計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計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P34/例1(乘法交換律)  例2(乘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板書。

  二、新授

  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1)4×25=100(人)

  25×4=100(人)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b×a

  我們在原來的學習中用過乘法交換律嗎?在驗算乘法時,可以用交換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根據前面的加法結合律的方法,你們能試著自己學習乘法中的另一個規律嗎?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組合作學習。

  ①這組算式發現了什么?

  ②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③用語言表述規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整理。

  三、鞏固練習

  P35/做一做1、2

  四、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整節課的學習要點。

  完善板書。

  五、作業:P37/2-4

  板書設計: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學生舉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學生舉例)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

  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a×b=b×a                            (a×b)×c=a×(b×c)

  課后小結: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練習課

  教學目標: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過剛才的口算,你們很快就算出結果,你們知道在乘法運算中有三對好朋友,它們分別是誰?

  板書: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30×6×7=30×(□×□)

  125×8×40=(□×□)×□

  (3)計算:

  43×25×4     25×43×4

  比較兩道題,在運用乘法運算定律時有什么不同?

  在討論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總結出:第1題只應用乘法結合律把后兩個數相乘,就可以使計算簡便;第2題要先用乘法交換律把4放在前面,使25與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與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小結: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獨運用乘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一種是兩個運算定律結合使用,使計算簡便。關鍵要掌握運算定律的內容,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運算定律。

  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加以區分。

  (4)師生比賽,看誰直接說出結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對比練習: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學生小組分工后獨立完成,再進行小組內交流。

  匯報。

  二、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課后小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埋伏

  思考問題。

  在學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我們觀察了一幅主題圖,有的同學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二、新授

  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引導學生說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個人負責挖坑、種樹,2×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負責抬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組合作:

  (1)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

  (2)兩組算式有什么不同點?

  (3)兩組算式有什么聯系?

  匯報。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匯報,靈活地進行引導,總結出要點。

  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學生舉例。

  根據學生舉例板書。

  到底我們舉的例子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律呢?請學生驗證。

  請學生用語言表述出發現的規律。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幫助我們大家記住乘法分配律?

  簡記為:

  和與一個數相乘=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P36/做一做

  P38/5

  在練習小結中,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分配律。

  四、小結

  學生匯報自己的收獲。

  教師引導小結,相應完善板書。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學生舉例)

  (a+b)×c=a×c+b×c

  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

  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課后小結:

  第七課時:

  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102×(   )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

  老師迅速說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出示:

  計算102×43

  小組討論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

  (1)(100+2)×43

  (2)102×(40+3)

  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小練: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計算102×24

  出示:9×37+9×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

  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說明第二種方法。

  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

  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小練:(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訂正時,說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

  三、鞏固練習

  1.    師生對出題。

  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接起來。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討論:2、3題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么改?

  3.P38/5

  四、小結

  談收獲。

  五、作業:P38/6-8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計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課后小結:

  第八課時:

  教學內容:

  乘法運算定律的復習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知識點的復習

  回憶《乘法的運算定律》這一小節的學習內容。

  教師引導回憶,并相應板書。

  二、聯系實際復習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乘法的運算定律的相應知識。

  2.學生匯報課前自己根據乘法運算定律自編的題目或搜集的題目。

  教師把符合要求的題目貼上黑板。

  學生根據前面的知識點的復習,進行題目的獨立解答。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

  教師巡視,加以必要的指導。

  有必要的題目可以讓學生練習畫線段圖。

  小組內交流。

  全班匯報。

  三、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課后小結:

  第九課時:

  教學內容:

  P39/例1(減法性質)P43/例3(除法性質)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難點:

  學生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購物:

  一個電腦桌497元,一種電腦椅203元,另一種電腦椅235元。帶1035元買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還剩多少錢?

  學生自己選擇條件,獨立解答。

  匯報: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 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書: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觀察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教師板書。

  學生發現規律,并相應進行語言描述,初步總結減法性質。

  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

  誰能試著用字母表示?板書:

  a-b-c=a-(b+c)

  小練:

  (1)一本書一共有234頁,我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匯報時對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優解法。

  在其他的運算中是否也有這樣的規律呢?

  a+b+c= a+(b-c)

  a×b×c= a×(b÷c)

  a÷b÷c=a÷(b×c)

  究竟哪個是對的呢?請小組合作驗證。

  小組合作驗證;可以采用代入數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舉實例的方法等等。

  小組選擇自己認為可能的規律進行驗證。

  最后驗證出第三個是正確的。

  小練: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

  □÷(25×7)=350〇(□〇□)

  (2)判斷: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

  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鞏固練習:

  P39/做一做1、2

  簡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5)81÷3÷3

  (6)210÷(7×6)

  四、小結

  學生談收獲,以及本節課的重點和做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五、作業:P41/2-4、P47/6

  板書設計:

  連加、連除算式中的簡算

  (1)1035-235-497              (1)1035-497-203             a+b+c= a+(b-c)

  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c)

  (2)1035-(497+235)            (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學生舉例)

  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                從一個數里連續除以兩個數,

  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

  a-b-c=a-(b+c)                               a÷b÷c=a÷(b×c)

  課后小結:

  第十課時:

  教學內容:

  P40/例2(綜合運用加堿計算的實踐問題)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

  觀察主題圖,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

  1.觀察圖(一)中的條件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圖(一)

  小組合作討論問題(一)的解決方法,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小組討論。

  (教材提示了兩種算法。一種是把每三本書的價錢相加。采用這種方法,學生遇到的困難是,四本書取三本共有幾種情況?這是一個組合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直接從四本書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難度較大。如果反過來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從四本書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種情況。這種反過來思考的間接思路,用于計算三本書總價,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種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整理板書。

  2.觀察圖(二)的條件問題。

  小組討論。

  匯報。

  三、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

  教師完善板書。

  四、作業:P42/5-7

  課后小結:

  第十一課時:

  教學內容:

  P44/例4(兩個數相乘的乘法中的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把一個數乘兩位數,改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的簡便算法。

  2.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增強使用簡便算法的擇優意識。

  教學重點:

  簡便算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合適的一位數相乘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 )×( )

  24=( )×( )

  30=( )×( )

  36=( )×( )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題圖

  什么是"一打"?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一打"表示12個。

  觀察主題圖,獨立解決題目中的問題。

  找三個代表性的解題方法進行板演。

  板演:

  (1)25×12=300(元)

  (2)25×12

  =25×(3×4)

  =(25×4)×3

  =100×3

  =300(元)

  (3)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元)

  第1種直接計算。

  第2種把其中的一個兩位數的因數改成了兩個一位數相乘的形式。

  引導學生觀察三個算式及解決方法。

  你喜歡哪種方法?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你能應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嗎?

  第三種把其中的一個因數改成了兩個數相除的形式,然后變成乘除混合運算,可以任意交換位置進行簡便計算。

  根據主題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

  小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題目。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師要注意學生在簡算過程中,是否正確地采用了簡便計算的方法。

  三、小結

  學生談收獲,小結重點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完善板書。

  四、鞏固練習

  P47/4、5

  板書設計:

  乘法中的簡便計算

  12×25=300(元)         12×25                12×25

  =(3×4)×25         =12×(100÷4)

  =3×(4×25)         =12×100÷4

  =3×100               =1200÷4

  =300(元)            =300(元)

  課后小結:

  第十二課時:

  教學內容:

  P45/例5(乘加運算中的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學生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2.能熟練運用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二、新授

  請你們根據圖中的條件與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看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巡視指導。

  匯報: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計算的思路不難理解,但計數一共有多少周比較容易出錯。可以讓同桌互相指著月歷邊點、邊數,也可以請能正確計數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數的。

  根據主題圖的數據你們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根據條件問題提問。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

  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獨立解答。

  解答后小組互相交流。說說自己完成的是哪個問題,怎樣解決的?有沒有用到運算定律,怎樣運用的?

  三、小結

  學生談收獲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談談在今天的學習后,你對運算定律的應用又有了什么樣的認識和感受。

  四、鞏固練習

  P46-47/1、3、7、8

  五、作業:準備實踐活動《營養午餐》

  板書設計:

  乘、加運算中的簡便計算

  (1)31×2+30×2+26               (2)7×21+1

  =(31+30)×2+26                  =147+1

  =61×2+26                         =148(天)

  =122+26

  =148(天)

  課后小結:
 

來源:奧數網

      歡迎訪問奧數網,您還可以在這里獲取百萬真題,2023小升初我們一路相伴。>>[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本周新聞動態

重點中學快訊

奧數關鍵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4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阿合奇县| 包头市| 正宁县| 望江县| 丰台区| 阳山县| 临颍县| 木兰县| 合阳县| 浦北县| 贡嘎县| 灵川县| 潞西市| 北海市| 贺州市| 久治县| 澜沧| 崇阳县| 广宁县| 蒙城县| 平原县| 庆阳市| 诏安县| 盈江县| 石城县| 沅江市| 紫云| 佛山市| 宣威市| 莱阳市| 广州市| 成安县| 舞钢市| 鄂托克前旗| 顺昌县| 将乐县| 尼勒克县| 阜平县| 大连市|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