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3 18:14:50 下載試卷 標簽:歷史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歷史,香港回歸時的情景以及香港回歸后的繁榮景象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情讀詩
1997年6月30日是無數中國人徹夜難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150年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詩歌,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詩歌:
要求:讀對讀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讀錯的字借助拼音多讀一遍。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3、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
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4、質疑、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把不懂的詩句勾畫出來,聯系課前搜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爭取讀懂。
詩歌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兩次讀書,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讀,讀對讀通,理解詞語;二讀在默讀中思考,提煉主要內容,發現問題,質疑并討論解決,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誦讀詩歌,激蕩情感
1、指名讀詩,邊讀邊評價、指導字音:
“髓”是平舌音,讀上聲“suǐ”而非“suí”;“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顫抖”的“顫”讀“chàn”不是“zhàn”。
2、讀著這首詩,哪些語句讓你感覺熱血澎湃?
請讀給同學聽,讀出你奔涌的豪情,說出你內心的感動。
“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這些詩句,表達了人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期盼與激動、自豪的感情。)
誦讀詩歌,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體會出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感情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
3、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抒發了在莊嚴的時刻來臨前、來臨時和來臨后的感情?迅速瀏覽一遍詩歌,找出哪個小節寫的是莊嚴的時刻來臨前,哪個是寫來臨時和來臨后?
四、研讀課文,讀中感悟
1、感受儀式前的激動:
⑴ 指名讀第1小節。
⑵ “讓我拉住你的手”“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跟親人談心似的,飽含了作者對香港的深情。)
⑶ “叩問”怎樣理解?所有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輕輕地讀最后一句。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學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問香港為何要走過150年的艱辛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可以叩問香港在游離母親的這段時光走過了多少風風雨雨……)
“多元解讀”給了學生更廣闊的空間,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豐富了文本的內涵。
⑷ 想一想:
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
(激動無比。)
⑸ 讀出激動無比的情感,齊讀第一小節。
2、體驗儀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學習第2、3節:
(課件提示)
想一想:在鮮艷的五星紅旗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