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業
來源:網絡 2009-08-31 08:31:32

有一段時間,在分數第一、高考至上的思潮影響下,許多老師在作業上搞題海戰術,從小學到高三,學生們無不在作業的苦海中掙扎;后來,有人提出減負,于是許多老師又不再留作業,說是快樂教育,但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得不到鞏固,教學效果得不到反饋,教學失去了控制。筆者認為,上述兩種做法是因為對作業本質認識不清造成的。本文試從三個方面就作業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對作業本質有準確的把握。
一、作業的作用
首先,作業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作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及新舊知識整合的程度,學生也可以通過做作業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整理、鞏固、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布置適量的作業是老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必要手段。學生如果只是在課堂上聽一遍老師的講授,在大腦中所留的痕跡是膚淺的,只有在聽、說、讀、寫、思、用的過程中,人的全部感知器官都調動起來,才能達到記憶深刻、理解全面、運用廣泛、舉一反三的目的。所以,課堂教學后,教師必須留作業,學生必須做作業。筆者認為這一點必須對所有學生講清。
其次,布置適量的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心理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作業,教師可掌握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類型和認知水平,特別是一些活動作業,更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心理品質,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創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助于老師發現學生的特長、稟性,便于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第三,布置合理的作業有助于教師、家長更準確地把握自身教育教學的合理性、有效性,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如果大多數學生的作業出了問題,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及時做出補救;如果個別學生作業出了問題,教師則要幫助這些學生。此外,作業還有助于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輔導措施。
二、當前在作業環節上的問題
第一,過分注意作業答案的對錯,不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作業流于形式、刻板和教條。如果學生的作業與標準答案對不上號,一律為錯,無形之中,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被壓抑了。
第二,一些教師在作業上做表面文章,整齊、干凈、循規蹈矩、合乎標準答案的就打對勾,而對有個性,有創新突破而不合老師胃口或是書寫不那么標準的,幾乎連看也不看就打個大叉子。這種做法無疑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才能的發揮和個性的發展。
第三,量大質低,千篇一律,死記硬背的作業多。這種作業多了勢必導致學生毫無功效的重復勞動。對這種量大質低的作業,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又吃不了,影響了整體教育教學效果,造成了人、財、物、時的浪費,事倍而功半。
第四,目前的作業給學生的是“魚”而不是“漁”,學生做完了作業,也只是會做這幾道題,題型稍一變化,便不會做了。有資料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應試能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奧林匹克競賽次次上榜,但許多學生大學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卻“泯然眾人矣”,何故?——只會吃魚,不會釣魚。
三、改進作業設計的幾點想法
第一,依學生身心特點及客觀環境,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恰當布置作業。我們常說教育教學不能違背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要依客觀規律辦事,要“按季節穿衣服,不然就要生病”,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結合學科內容,布置一些延伸作業、動手作業,將課堂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之中,做到理論與實際相聯系,課堂內外相統一,這樣的作業不愁學生不愛做,不會做。
第三,提高作業質量,適當控制數量,合理確定作業時間跨度,正確把握作業難易程度,做到有的放矢,知一反三,寓學于樂。
第四,作業的設計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鞏固,基本技能的提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調動眼、耳、口、手、腦多器官參與,使感知的完整性不斷得到鍛煉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不斷掌握“漁”術技巧,變學會為會學。
第五,引導家長參與學生作業,有些作業,如參觀、采訪、讀報、寫信、貨幣計算等,可以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來完成。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作業,學生理解深,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就越發有意義。通過作業,家長也和孩子增強了溝通。
總之,反思作業,提高布置作業的技巧,會使我們的教學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會更有意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