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2 16:13:43
教學內容: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垂直線段的性質的探索過程,知道從直線外一點到已知直線所畫的線段中垂直線段最短,知道點到直線的距離。
2、會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會利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釋一些生活現象。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體會數與形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4、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并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教學準備 練習設計與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
1、提問: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特殊情況?特殊在哪兒?
2、談話:請大家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在較遠處畫一個點A,并利用工具經過A點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學生畫圖,指名到黑板上板演。指出垂足。
3、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有關垂直的重要知識——點到直線的距離(板書課題)
二、 新授
。ㄒ唬┱J識“點到直線的距離”
1、剛才大家過A點作直線的垂線,那么,從A點到垂足之間的這條線是線段?還是射線?還是直線?
2、教師指出:從A點到垂足之間這條垂直線段的長度,叫做這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
指明學生說說什么叫“點到直線的距離”
。ǘ┱J識垂直線段的性質
1、談話:剛才我們畫了從A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你能從A點向直線畫幾條不垂直的線段嗎?任意畫幾條。
2、把這些線段的長度與剛才那條垂直線段的長度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3、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
5、小結:正因為這條垂直的線段最段,所以“點到直線的距離”其實就是指這個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直線段的長度。
三、 鞏固練習:第45頁上的想想做做
第1題:
1、出示題目,談話:題目要求我們量出點到直線的距離,那么什么是點到直線的距離?
2、學生動手作圖,測量。
3、匯報測量結果。
第2題:
1、指明說明題目要求
2、學生操作
3、交流操作結果。
4、你發現了什么?先和同桌說一說,再指名交流。
5、小結:兩條平行線之間可以畫無數條垂直線段,這些垂直線段的長度都相等。我們也可以說: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這個結論很重要,而且在生活中廣泛的運用。
6、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研究了關于圖形距離的三種情況:(1)兩點之間的距離
(2)點到直線的距離
。3)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你能畫圖表示這三種距離嗎?
學生畫圖表示,同桌交流,展出學生畫圖情況。
第3題:
1、談話: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一下:為什么要這樣測量嗎?
2、學生交流
第4題:
1、讀題理解題目要求
2、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畫圖表示你的想法。
4、展出畫圖情況,交流:為什么這樣畫?
課前思考:
本節課的重點是點到直線的距離,課堂上要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一個點到一條直線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但是這個點到已知直線的距離只有一條,而這條就是可以借助畫垂線得到,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親自測量、比較自己得出結論: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的長度最短。
本節課還有一個不是新授的重點是畫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需要讓學生在動手畫垂線的過程中體會,(1)像這樣的垂線可以畫出無數條,(2)當一條垂線與一組平行線中的一條直線垂直,那么這條垂線與另一條直線也是垂直的,(3)通過測量發現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處處相等的。
本節課還有一個不是新授的重點是畫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需要讓學生在動手畫垂線的過程中體會,(1)像這樣的垂線可以畫出無數條,(2)當一條垂線與一組平行線中的一條直線垂直,那么這條垂線與另一條直線也是垂直的,(3)通過測量發現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處處相等的。
教后反思:
第44頁例題從A點向一條已知直線畫出了一些線段,其中有一條線段與已知直線垂直,其他線段都不和已知直線垂直。讓學生量一量畫出的這些線段的長度,學生能發現垂直線段的長度最短,并體會到這個發現是合理的。教材適時告訴學生“所畫的垂直線段的長度,是點到已知直線的距離”,并通過第45頁第1題鞏固這個知識。第45頁第2題在兩條平行線中間,畫幾條與平行線都垂直的線段,并量量畫出的線段的長度。學生能從中發現,畫出的這些線段的長度都相等,從而進一步體會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為什么永遠不會相交,也為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增添了新的操作方法。第3題通過測量身高和測量跳遠成績的照片,學生能體會生活中確實存在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這個知識的實例。第4題在人行橫道線上的A點畫出穿過馬路的最短路線。
教后反思:
教學中發現學生垂線得畫法很成問題,沒有良好得學習習慣,總喜歡隨便畫畫,這方面需要通過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互相學習,進一步練習畫垂線的方法,做到每個同學都能掌握方法。但有些學生比較馬虎,不那么嚴謹,畫的垂線總有些偏差,在老師的身旁畫,就畫得很好。點到直線的距離還是有學生畫出點外的,和垂線有混淆。
可能知識的空間感比較強一些,學生很難自己進行想象,組織一起探究學習,比老師講的效果明顯得多,教師進行適當得引導和指導,讓學生在這樣得探究范圍里,有各方面提高。
課后反思:
本課的新授是點到直線的距離,課堂上學生們用畫垂線的方法求距離很是容易,關鍵在于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有些學生馬虎了事:有漏標垂足的,有隨便用三角板一畫,不求精確的,與邵老師課堂碰到的情況比較類似。我常常要求學生當著老師的面的重新畫一條垂線,來糾正他們的態度,讓人郁悶的是很多時候學生都是單獨自己完成作業,作業的質量也比較差,看來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已經迫在眉睫。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