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2 15:40:2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56-57例題及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1、大家請看大屏幕,這些同學在進行體育鍛煉,現在老師有個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么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追問:還可以怎么列?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
2、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這兩道算式的得數怎么樣?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板書:28+17=17+28
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個等式,在等號的兩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你們能夠象這樣再說出幾個類似的等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并追問:說的對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學生算等號左右兩邊的得數分別是多少)
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板書:省略號)
4、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等式,你能不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從中有什么發現?(小組交流)
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匯報,學生發現規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圖形、字母等把發現的規律表示出來呢?在本子上試著寫一寫。指名回答。
5、大家都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我們一般都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個規律該怎樣表示呢?板書:a+b=b+a。(學生讀一遍)
6、教師指著板書指出:這個規律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也就是說: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7、其實加法交換律我們早就會用了,想想看,什么時候我們用過?
指出:在驗算加法時用的就是加法交換律。
8、練習:想想做做第3題。
二、探索加法結合律
1、解答例題,觀察比較
(1)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多媒體出示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回答。
①先算出跳繩的有多少人。
問:誰會列出綜合算式?指名回答并板書:(28+17)+23
②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板書:28+(17+23)
請大家把這兩題的答案算出來。
這兩道算式結果相同,我們可把它寫成怎樣的等式?
指名回答并板書:(28+17)+23=28+(17+23)
(2)枚舉歸納。
課件出示 :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號嗎?
分4組每組計算一道。交流得數。
通過計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號嗎?
板書:(45+25)+13 = 45+(25+13)
(36+18)+22= 36+(18+22)
問:象這樣的等式還有很多很多。(板書:省略號)
2、探索規律
(1)觀察比較這些等式,并在小組之間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媒體出示:①仔細觀察這三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③從中你發現三個數相加,有什么規律呢?
(2)問:如果用a、b、c 表示三個加數,你能把上面的規律表示出來嗎?
板書: (a+b)+c= a+(b+c) 讀一遍。
這個規律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師指著板書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一個數,它們的和不變。
剛才我們學習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都是加法的運算律。加法的這些運算律在學習中經常能運用到。
三、鞏固內化,拓展應用。
1、完成P58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題目。(課件)
(2)讓學生說說每一個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指名解答。
2、書本翻到58頁 ,第二題,你能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嗎?直接在書上填一填。
3、多媒體出示4道題,男生做第一組,女生做第二組。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4、第5題:連一連,哪兩片樹葉上的和是100?(課件演示)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能說說它們的具體內容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