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0 21:47:04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閱讀 藝術 教材 高中生活
這兩首詩都是描寫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它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為童年都是快樂的,無論古代還是現在。本節課中,韓老師力圖創設、體現和詩文相吻合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詩中孩子的有趣、天真,去有滋有味的誦讀,輕松的學古詩。
古詩教學的精髓是誦讀,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古詩文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把握住這一點,韓老師精心設計了“三讀”:初讀,正確流利;再讀,讀出畫面;三讀,不同形式讀得興趣盎然。層層遞進,整個教學過程十分的輕松、愉悅。
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課內古詩文的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還是秉承傳統,采用“講解法”,即“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如此,古詩中最具光華、最耐人尋味的意蘊常遭忽略,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實際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準》)因此,教師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老師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課堂上,沒有刻意花精力去逐字地講解,沒有擔心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這樣,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漸漸理解,慢慢受滋潤,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認識這兩個和他們一般大的孩子,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準》)古詩文教學的課堂當然也應該如此。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里,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韓老師利用這一點,充分解讀教材,把握住《池上》這首詩獨特的韻律美,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音樂帶入課堂,讓學生將古詩唱出來,孩子們唱得興趣盎然,也令我們眼前一亮,原來古詩還可以用音樂表現出來!
另外,我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韓老師在教材的處理上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將《小兒垂釣》放在前面執教,可能因為學釣魚,和我們這里的孩子的生活更接近,孩子們學起來也更有興趣;同時,相對于《小兒垂釣》,《池上》語言更加直白,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這首詩是在二年級學習的。
古詩文的教學,如何更新觀念,優化教學,讓這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參與和證明了的古典文學精華,從學生口中滲融于他們的血液里,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現在、將來都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