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形條件下的戰役
來源:網絡 2009-06-17 20:57:42

特殊地形條件下的戰役,是在山地、沙漠戈壁草原、海拔高而寒冷、江河水網稻田、熱帶山岳叢林等地區所進行的戰役的總稱。包括山地戰役、荒漠草原地區戰役、高寒地區戰役、江河地區戰役和熱帶山岳叢林地區戰役等樣式。公元前 478年,中國春秋末期的笠澤之戰,越王勾踐率大軍北上,利用夜暗,兩翼佯動,誘敵分兵,乘虛偷渡笠澤江,而后集中主力實施中央突破,大破吳軍;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等,都是較早的江河地區戰役性質的作戰。公元前 l 19年,西漢將領衛青和霍去病率騎兵對匈奴實施了漠北之戰,深入大漠,殲敵 9萬人;成吉思汗西征中的多次大規模作戰等,都是較早的荒漠草原地區戰役性質的作戰。公元 222年,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陸遜率吳軍利用山地有利地形,主動退卻,引誘蜀軍進入峽谷,而后集中主力乘其疲憊,各個擊破,并火燒連營,大破蜀軍,是較早的山地戰役性質的作戰。
公元635年,唐代將領李靖攻吐谷渾之戰,編成騎兵突擊集團,采取遠程奔襲、連續追擊和兩翼夾擊等戰法,在青海湖附近及其以西地區,一鼓作氣掃平吐谷渾,打通了西域交通,保障了唐朝邊境的安全,是較早的高寒地區戰役性質的作戰。1658--1661年間,清軍在云南和緬甸境內多次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作戰,逐一消滅了反清力量,是較早的熱帶山岳叢林地區戰役性質的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過多次特殊地形條件下的戰役。如1947年 5月的孟良固戰役, 利用山地有利地形,采取誘敵深入、大膽迂回包圍、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合圍聚殲等戰法,從敵重兵集團進攻戰役體系中割裂、全殲了國民黨軍精銳“五大主力”之一、驕橫一時的整編第七十四師,震撼了國民黨軍,是山地戰役的典型戰例;1949年 4月實施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渡江戰役,以木帆船為主,利用夜暗,集中炮火掩護,實施了寬大正面的強渡,一舉摧毀了國民黨軍陸海空三軍七十余萬兵力聯合組成的長江防線,創造了江河地區戰役的光輝范例;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集中優勢兵力,采取兩翼攻擊、迂回側后、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法,擊退了進犯的印軍,勝利地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安全,是一次典型的高寒地區戰役;1979年的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在廣西、云南兩個方向擊退了進犯的越軍,爾后主動回撤,捍衛了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是一次較大規模的熱帶山岳叢林地區戰役。
1991年初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大量使用了高技術武器裝備,使戰役的突然性、縱深性和立體性更加突出,戰役節奏明顯加快,打擊方式和手段更加靈活多樣,而保障任務更加繁重,消耗空前巨大,是一次現代條件下的大規模的荒漠草原地區戰役。特殊的地形及氣象條件,對戰役具有重大影響。如山地和江河地區,易守難攻,坦克和機械化部隊行動困難;荒漠草原地區,則易攻難守,不便于防空、防坦克和防核、化學、生物武器的襲擊,給水和物資等保障困難;高寒地區,人員體力消耗大,機動不便,作戰能力下降;熱帶山岳叢林地區,便于輕裝部隊實施迂回包圍、穿插分割,利于隱蔽行動和達成進攻突然性,便于據險扼守和進行伏擊、襲擊,但指揮和協同不便,運輸和補給困難,F代條件下,隨著軍隊機動力、突擊力和火力的增強,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電子裝備器材以及空降兵、直升機等的廣泛運用,特殊地形條件下戰役的突然性、縱深性、立體性和速決性將進一步增強,對各種保障將提出更高要求。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