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三步計算應用題

2009-06-10 08:18:31     

  教學內容:教材第24~25頁例1、"想一想"和"練一練",練習

  六第l一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求兩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2.使學生學會利用線段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使學生掌握分析應用題從條件開始想起和從問題開始想起的兩種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解答復習題(1)。

  出示教材第24頁復習第(1)題。

  學生口頭提問題,并說明理由。再口述算式,老師板書。

  指出:根據兩個有聯系的條件,可以求出一個相關的問題。(板書:根據條件求問題)

  2.解答復習題(2)。

  出示教材第24頁復習第(2)題。

  學生口答說數量關系式。    .

  指出:根據要求的問題,可以想數量關系式,找出需要的條件。

  (板書:根據問題想條件)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用根據條件想問題以及根據問題找條件的方法來分析、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用這兩種方法來學習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

  (1)出示例題,讓學生讀題。

  提問;題里有哪幾個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誰來說說看,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例l的題意?(畫線段圖)

  請哪位同學來看著線段圖,說說例1的意思。

  (2)請大家看著線段圖想一想,從條件開始想,可以怎樣想?

  如果從問題開始想,又可以怎樣想呢?根據什么來求杉樹的棵數和楊樹的棵數?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要分幾步做,每一步算什么?

  請同學們自己分三步,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讓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誰來說一說,怎樣列綜合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3)提問:算式中4X24求的是什么?3X20呢?第三步為什么要相加?

  請同學們在第25頁上把這道題算完。同時指名學生板演計算過程。集體訂正。

  指出:例1是先求出兩個部分各是多少,再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

  2.教學"想一想"。

  (1)請大家看下面的"想一想",書上又給我們提了什么問題?

  出示一道完整的應用題,讓學生讀題。

  (2)提問:這道題根據條件想問題,可以怎樣想?根據問題找

  條件又要怎樣想?按照這樣想的過程,這道題會解答嗎?

  讓學生做在自備本上,指名學生板演。

  (3)請同學們把這兩道題比一比,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這兩步會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不同?

  指出:在解答應用題時,不管用哪種方法想,都要按照題目里數量之間的聯系,確定用什么方法做。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題。

  提問:題里有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指名學生用兩種思路說一說,這道題可以怎樣想。

  然后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說一說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練習六第l題。

  (1)提問: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哪兩個問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提問:這兩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都先要求出大米的千克數和面粉的千克數?

  為什么最后一步計算方法不一樣?

  四、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解答應用題可以用哪兩種方法來分析解題的過程?

  說明:在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以后,還要注意根據題里數量之間的聯系,確定每一步的計算方法。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六第2、3題。

  家庭作業:練習六第4題。

  提問:這里的計算題,哪幾道可以用簡便的過程使計算簡便?

  (二)三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26-27頁例2、"想一想"和"練一練",練習六第5~9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解答有兩種方法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不同解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把數量關系式說完整。

  l行杉樹的棵樹+1行楊樹的棵數=(    )

  2.每行杉樹的棵數X3=(    )

  3.每行楊樹的棵數X3=(    )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1)出示例2,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后說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提問:杉樹和楊樹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線段圖怎樣畫?

  學生回答后,教師畫出線段圖。

  (2)用第一種方法解答。

  提問:按照例1的解題思路,要求杉樹和楊樹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    '

  學生回答后,自己在書上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在學生說出分析過程的同時,教師出示板書:

  3行杉樹的棵樹+3行楊樹的棵數=杉樹和楊樹一共有的棵數

  (3)討論第二種解法。

  教師在線段圖上表示杉樹棵數和楊樹棵數的第一段畫上紅色。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

  提問:線段圖中上面第一段的紅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紅色部分表示什么?這兩段紅色部分合起來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樹和一行楊樹的棵數后,再怎樣求栽的杉樹和楊樹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勢表示一共的棵數是這樣的3部分)

  按照這樣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樣求呢?(板書算式和結果。)

  接下去怎樣算呢?請大家在書上把題目做完。

  指名說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一說這一題的分析過程。可以從條件開始說,也可以從問題開始說。(先由老師帶著說,再指名成績較好的學生說,然后由同學問互相說)

  在學生說出分析過程的同時,老師出示板書:

  1行杉樹和1行楊樹的棵數X3:3行杉樹和3行楊樹共有的

  棵數

  要求學生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口答綜合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提問: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號?

  (4)組織比較。

  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幾步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第二種解法是幾步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這兩種方法的解題過程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綜合算式。

  提問:24X3表示幾個幾?20X3表示幾個幾?3個24加上3

  個20表示幾個幾?(3個44)

  提問:(24十20)X3表示3個多少?(3個44)

  所以兩種解法的結果怎樣?哪一種解法比較簡便?

  說明:第一種解法算式表示3個44是多少,第二種解法算式也是表示3個44是多少,計算結果相同。但因為解題思路不同,解法也不同,第一種解法先求出杉樹和楊樹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樹和楊樹共有多少棵,用三步計算;第二種解法是先求出1行杉樹和l行楊樹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樹和楊樹共有多少棵,用兩步計算。

  2.討論。

  把問題改成"栽的杉樹比楊樹多多少棵"。出示完整的題目。

  提問:用第一種解法,應該怎樣解答?

  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集體列式解答。再指名說一說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問:用第二種解法,應該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集體列式解答。再指名說一說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比較:這道改編后的題和例2比,第一種解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第三步計算不一樣?兩題的第二種解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云第一步計算不一樣?

  3.小結。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今天學習的例題因為栽杉樹和楊樹的行數相同,因此有兩種解法,一種解法是用三步計算,另一種解法是用兩步計算。今后在解題時,可以任意選擇一種解法。

  三、鞏固練習

  1.數量關系訓練。

  把數量關系式說完整。

  (1)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個數X5=(    )。

  (2)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個數X5=(    )。

  (3)每行的人數X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數=(    )。

  (4)每行的人數X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數=(    )。

  2.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讀題,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按照題目的要求讓學生,

  說一說解題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巡視輔導。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兩種解法的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做練習六第7、8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學生說出每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六第5、6題。

  家庭作業:練習六第9題。    :

  (三)三步計算應用題的鞏固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29~30頁練習六第10~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兩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比較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2.使學生初步理解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分析、解答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兩步計算的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規律,提高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把數量關系說完整。

  (1)蘋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數=(    )

  (2)蘋果比梨多的千克數=(    )

  (3)每行杉樹比楊樹多的棵數=(    )

  (4)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少加工的個數=(    )

  (5)每千克單價X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數=(    )

  (6)第二筐比第一筐多賣的元數÷每千克單價=(    )

  2.引入課題。

  熟悉了一些數量關系,就可以用來幫助分析、解答應用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分析和練習一些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題練習

  解答下列應用題。

  1.商店里賣出4個藍花瓶,每個24元;還賣出5個紅花瓶,每個30元。

  (1)賣出兩種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

  (2)賣藍花瓶比賣紅花瓶少收人多少元?

  讓學生解答,然后口述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請大家比較一下,求這兩個問題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都要先求藍花瓶和紅花瓶賣的元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不一樣?

  2.商店里賣出藍花瓶和紅花瓶各4個,藍花瓶每個售價24元,紅花瓶每個售價30元,藍花瓶比紅花瓶少賣多少元?(用兩種方法解答)    .

  讓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第一種解法是怎樣想的?第二種解法是怎樣想的7

  三、對比練習

  1.做練習六第10題。

  (1)讓學生解答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在這個算式里先求的什么?為什么要先求第一組和第二組割草的千克數?最后一步為什么要用減法?

  (2)解答第(2)題。

  上學生讀題。提問:第(2)題和第(1)題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求"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樣求?

  這道題會做嗎?請大家做在作業本上。(同時指名板演)

  提問:這兩題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同的?為什么相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先算的兩步第(1)題里用乘法,第(2)題里用除法?

  小結:第(2)題要求"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平均每人多割多少千克",按照數量關系,要先求第一組和第二組平均每人各割草多少千克。根據題里的條件,要用除法來算。

  2.做練習六第11題。

  (1)解答第(1)題。

  讀題。提問:要求"兩筐蘋果一共賣了多少元",可以怎樣想?請大家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學生口述算式,老師板書,并提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數量。

  提問:你們還有怎樣不同的解法?(老師板書)

  這樣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提問:這兩種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2)解答第(2)題。

  提問:告訴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第二筐蘋果比第一筐多多少千克",要先算出什么數量,再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作業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做這道題的時候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求每筐重量時都用除法?

  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解答嗎?請大家試著列出一道算式。

  學生口述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這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來算的?

  四、練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可以用以前學習的解題思路來分析。在確定每一步要求什么以后,要注意按題里條件之間的聯系,用正確的方法來解答。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六第12、13題。

  家庭作業:練習六第14題。

  (四)三步計算應用題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30頁練習六第15~18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比較熟練地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提高分析推理和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人課題

  我們今天繼續練習應用題。(板書:應用題的練習)通過練習,要進一步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能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比較熟練地列式解答,并且要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

  二、基本題練習

  1.解答練習六第15題。·

  讓學生看表格,說明前兩題題意。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1)題可以怎樣想?第(2)題按這樣的思路要怎樣想?(指名幾位同學分別從問題想起和從條件想起來說兩道題的思路)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一說各題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哪一道題還有別的解法?為什么?

  指出:因為第(2)題里桃樹和梨樹的行數是相同的,所以有兩種解法。

  讓學生用第二種方法在練習本上解答第(2)題,然后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這種解法是怎樣想的?算式里第一步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計算呢?

  提問:你根據表里的數據,還能求什么問題?

  指名學生口答問題和算式,說一說解題思路。

  小結: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從條件開始,想條件能求什么問題,(板書:條件一問題)一步一步求出問題的結果;也可以從問題開始,想數量關系,找出需要的條件,(板書:問題一條件)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求出問題的結果。

  2.解答下面各題。

  (1)果園里有14行桃樹,17行梨樹。桃樹有168棵,梨樹有170棵。每行桃樹比每行梨樹多多少棵?

  (2)果園里有桃樹和梨樹各14行。桃樹有168棵,梨樹有140棵。每行桃樹比每行梨樹多多少棵?

  提問:這兩題求的都是什么問題?第(1)題從條件開始怎樣想?從問題開始怎樣想?第(2)題從條件開始怎樣想?從問題開始呢?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為什么這兩題前兩步都用除法算?

  指出: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要根據題里數量之間的聯系解答。

  提問:第(2)題還有別的方法解答嗎?請哪位同學告訴大家怎樣列式?(學生口述算式,老師板書)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三、對比題練習

  1.說一說下列各題分別用哪個算式。為什么?

  (1)①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前3小時每小時行40千米,后來又行了90千米,正好到達乙地。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②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前3小時每小時行40千米,后來又行2小時,每小時行45千米,正好到達乙地。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40X3+45X2;  40X3+90]

  (2)①買了6束紅花和5束黃花。紅花每束24元,黃花每束15元。買紅花比買黃花多用了多少元?

  ②買了6束紅花和5束黃花。買紅花付了24元,買黃花付了15元。每束紅花比每束黃花多多少元?

  [24X 6-15X5;  24÷6-15÷5]

  2.做練習六第17題。

  (1)讓學生先做第一個問題。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種方法,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

  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種解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2)讓學生做第二個問題。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種方法,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    ·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出兩種方法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問:每一種方法是怎樣想的?

  (3)對比。

  提問:兩個問題的第一種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兩個問題的第二種解法哪里不相同?為什么不一樣?

  指出:解題時要看清題目,先思考數量之間的聯系,再根據數量之間的聯系選擇正確的方法列式。

  四、發展題練習  1.做練習六第18題。

  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提問:題中有幾個已知條件?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指名學生口答問題,老師板書。

  追問:根據所提問題你能列式解答嗎?

  五、小結

  今天我們練習了應用題。在解答應用題時,要想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想的時候,可以根據條件想能求什么問題,也可以看問題找需要的條件。在列式計算時,一定要按照數量之間的關系,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六、課堂作業

  1.做練習六第18題,根據黑板上所提問題列式解答。

  2.做練習六第16題。

  (五)三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31、32頁例3、"想一想"和"練一練",練習七第l~5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步計算應用題與三步計算應用題的聯系,認識三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掌握分析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出示線段圖: 提問:誰能根據線段圖編出一道應用題?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學校美術組有18人,書法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2倍,美術組和書法組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這道題要怎樣想?

  請同學們把這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學生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提問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二、教學新課

  1.揭示課題。

  我們剛才根據美術組18人和書法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2倍。求出了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我們將復習題增加一個條件,重新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今    天要學習的例3。(出示例3)

  學生默讀題目后老師提問:這道題和復習題有什么不同?告訴    我們哪些已知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l

  學生回答后,老師邊指圖邊敘述:根據題意,我們已經知道,美    術組有18人,書法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2倍。

  提問:合唱組的人數與這兩個組的人數有什么關系?美術組和    書法組的總人數是指什么?

  老師敘述:把美術組和書法組的人數合并在一起就是這兩個組的總人數。老師邊敘述邊把線段圖合并成:

  這就是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

  提問:這兩個組的總人數是不是合唱組的人數?為什么?合唱組的人數在線段圖上應該怎樣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線段圖畫完整。

  提問:請同學們看線段圖想一想,要求合唱組有多少人必須先求什么?為什么要先求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

  美術組和書法組的總人數能不能一步就求出來?為什么?

  你能求美術組和書法組一共有多少人嗎?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求合唱組有多少人要怎樣想?

  提問:這道題應該分幾步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要求學生分步列式解答,解答后讓學生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問:應該怎樣列綜合算式?    ·

  指名學生板演列出綜合算式解答,其他學生列在課本上,并要求學生說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老師敘述: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三步計算應用題)

  提問:例3與復習題比較一下,這兩題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

  強調:三步計算應用題是從兩步計算應用題發展而來的,與兩步計算應用題有著密切的聯系。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與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一樣,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析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根據題意直接列綜合算式解答。解答后要再檢查一遍,看看列式和計算是不是都正確。

  3.出示第31頁"想一想",先讓學生進行分析要怎樣想,再獨立解答。

  提問: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解答時有什么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做第32頁"練一練"。

  讓學生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說出分析的過程。

  指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要求學生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并結合第二步提問:為什么要先求出松樹和柏樹的總棵數?

  2.討論。

  出示以下兩題:

  (1)果園里有桃樹40棵,梨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蘋果樹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多25棵。蘋果樹有多少棵?

  (2)果園里有桃樹40棵,梨樹比桃樹的3倍多25棵。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

  先讓學生分別口頭分析,再列式計算。

  指名學生板演后提問:這兩題的計算結果是不是一樣?兩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說明:第(1)題先要求出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第(2)題先要求出梨樹的棵數。

  改變第(1)題的第二個條件,改成"梨樹比桃樹少10棵"。

  改變第(2)題的問題,把問題改成"蘋果樹的棵數等于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蘋果樹有多少棵?"

  要求學生列式計算。

  提問:改變后的第(1)題與原來的第(1)題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第(2)題求蘋果樹的棵數就是求什么?

  3.做練習七第4題。

  指名學生讀題。

  提問:這道題要求什么?求這個問題可以先求什么?為什么?

  四、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了三步計算應用題。三步計算應用題是由兩步計算應用題發展來的,與兩步計算應用題有密切的聯系。解答

  三步計算應用題,也要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聯系,分析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出算式來解答。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1~3題。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5題。

  (六)三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32、33頁例4和"練一練",練習七第6~10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學會解答三步計算的復合應用題及其檢驗方法,繼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應用題。

  (1)梨花莊要挖一條580米長的水渠,已經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還剩下多少米?

  (2)梨花莊要挖一條580米長的水渠,已經挖了32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提問:第(1)題怎樣解答?(板書綜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這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式來解答的?(板書:剩下的米數=水渠全長的米數一已挖的米數)

  說明:根據挖了5天和每天挖65米,可以求出已挖的米數,再根據全長580米和已挖的米數,就能求出剩下的米數。

  第(2)題怎樣解答?(板書綜合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這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來解答的?(板書: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數=剩下的米數÷天數)

  說明:根據全長580米和已挖325米,可以求出剩下的米數,再根據剩下的米數和3天挖完,就能求出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解答許多應用題,解答應用題要按怎樣的步驟進行呢,我們這節課就繼續學習應用題,(板書:應用題)并且要

  總結、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二、教學新課    .

  教學例4。

  1.出示例4。

  說明:解答應用題要先審題,弄清題意。現在請大家找一找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然后告訴老師。

  根據條件和問題,可以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題意呢?(老師畫出線段圖)

  誰能看著線段圖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2.弄清了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就要根據題里的條件和問題,來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提問:從線段圖上看,題里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可以怎樣想?

  指出:因為后3天平均每天挖的米數:剩下的米數÷天數,所以要先求剩下的米數。

  提問:剩下的米數要怎樣求?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請同學們看課本是不是這樣想的,剛才說的三步對不對。

  3.通過分析數量關系,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就要列式計算了。解答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現在請大家在課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同時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

  指名學生口答綜合算式和解答過程,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每一步算的什么。

  4.提問:我們過去學過應用題,知道列式計算后還要做什么?

  說明:解答應用題要進行檢驗,證明解答正確了,就寫出答案。

  提問:我們過去學過的應用題的檢驗,有哪幾種方法?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3頁,應用題可以用哪幾種方法檢驗。

  大家想一想,把后3天平均每天挖85米當作已知數來檢驗例4時,可以怎樣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如果上面的解答正確,這樣算出的結果應該和哪個數相同?

  請大家按課本上的這種方法檢驗例4的解答。(同時指名一人板演)

  提問每一步算的什么。

  說明:這里的檢驗,先按照每天挖85米,算前3天挖的米數,再算后5天挖的米數,加起來正好是題里的全長580米,說明上面

  的解答是正確的,這樣就可以寫出答案。請大家在書上填寫答案。

  5.提問:這道題是怎樣算出平均每天挖的米數的?為什么前兩步要先算剩下的米數?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題。

  學生看圖讀題。

  提問: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樣分析數量關系的?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提問可以怎樣驗算。

  說明:如果題目要求檢驗,要列出算式來檢驗;如果沒有要求檢驗,要在草稿紙上檢驗,確保正確解題。

  2.做練習七第8題。

  學生讀題,提問條件和問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解答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用倒推的方法檢驗要怎樣算?

  3.做練習七第9題。

  讓學生看懂題意。

  提問:題中已知什么條件求什么問題?求鋼筆每支多少元要怎樣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并說說解題思路。

  四、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學習的什么內容?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可以怎樣想?應用題可以怎樣檢驗?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6、7題。    ,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10題。

  (七)三步計算應用題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35頁練習七第11~13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計算一般復合應用題的方法,比較熟練地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三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明確了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今天這節課,就按照解答一般應用題的步驟,練習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

  2.根據下面的條件或問題說出數量關系式。

  (1)蘋果樹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數多15棵。

  (2)葡萄的重量是香蕉和橘子總重量的2倍。

  (3)剩下的4天鋪完,平均每天鋪多少米?

  (4)余下的每小時織12米,要織多少小時?

  二、基本題練習

  1.解答下列各題。

  (1)服裝店有花裙子40條,紅裙子的條數是花裙子的3倍,藍裙子的條數比花裙子和紅裙子的總數少20條,藍裙子有多少條?

  提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各是什么?分析數量關系時可以怎樣想?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

  讓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再讓學生說說每一步求的什么。

  追問:為什么前兩步要先求出紅裙子和花裙子的總條數?

  (2)服裝店有2Q0套服裝,賣了8天,平均每天賣15套。余下的如果每天賣20套,還可以賣多少天?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小括號里兩步各是求的什么?這道題為什么要先求還余下的套數?

  2.小結。

  解答應用題要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其中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

  量關系,要根據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三、對比練習

  1.做練習七第ll題。

  指名讀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1)題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問題是先求什么?

  為什么?(求這個問題要知道桃樹和梨樹的棵數,其中梨樹的棵數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來)求梨樹的棵數為什么用38X2+14來計算?

  第(2)題前兩步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用38+38X2求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

  2.做練習七第13題。

  看圖,理清圖意。

  (1)做第13題第(1)題。

  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可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讓學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

  提問:這道題要用圖里哪些條件來列出算式呢?

  指出:圖中告訴我們四件商品的價格,我們要根據題意從中選    擇有用的條件列出算式。

  (2)做第13題第·(2)題。

  讀題理解題意。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提問學生有哪幾種解法,老師板書。

  比一比:第(1)題和第(2)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指出:兩道應用題都要結合圖意選擇有用的條件來列式解答,    都是求兩積之和的應用題。第(1)題是求兩積之和的三步計算應用   題,第(2)題求兩積之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也可以用兩步計算來解答。    (3)做第13題第(3)、(4)題。

  讀題理解題意。

  比一比:這兩道題有什么相似之處?

  指出:題目類型一樣,解題思路也相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在做的過程中如果發    現問題,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

  集體訂正,講評。

  指出:當剩下的錢不能正好買整數條毛巾,出現余數時,即55    ÷8=6條……7元時,按照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就只能買6條,7元錢作為找回的錢。

  (4)追問:解答這四個應用題要注意什么?

  指出:要審清題意,根據問題從多余條件中選擇有用的條件, 按數量關系列式解答,并根據日常生活經驗來解決出現的數學問題。

  四、課堂作業:練習七第12題,第13題第(1)、(2)題。

  (八)相遇問題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36-37頁例5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4    題。    i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相遇問題,初步認識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理解和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學會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認識兩種不同解法之間的聯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    i

  教具準備:男學生和女學生的人像、學校圖片,復習題的問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做第36頁復習題。

  小黑板出示。    ]

  讓學生依次提出問題,老師用卡片貼出問題卡片,并讓學生口頭列式,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結合前兩題解答提問:

  前兩題是已知兩個什么數量,可以求什么問題?是按怎樣的數量關系解答的?

  結合第(3)題解答說明:

  第(3)題求的是兩人每分行的總米數,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兩人的速度和。(板書:速度和)    1

  追問:什么叫做兩人的速度和?第(3)題小明和小芳的速度和是多少?

  2.演示相遇問題。    ]

  我們過去已經學過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今天開始,我們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問題。現在我們用一條線段表示一段路程,兩名學生同一時間從路程的兩端出發,(演示)這叫"同時出發";(板書:同時出發)面對面走來,(演示)這叫做"相向而行";(板書:相向而行)(繼續演示)請大家看,兩人在途中怎樣了?(板書:相遇)

  提問:剛才我們看到的是兩名學生從兩地怎樣出發的?是怎樣行走的?結果怎樣了?

  說明:像這樣兩人分別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結果在途中相遇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兩個物體運動中的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

  (評析:先通過演示明確相遇問題里物體運動的特點,可以分散教學中的難點,有利于學生學習下面的例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1)出示例5,同時貼出男、女學生人像和學校圖片。

  提問:從圖上看,小明和小芳同時從家里出發走向學校,他倆的行走有什么特點?在哪里相遇?

  題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在線段上表示條件)要求什么問題?(表示出問題)

  提問:從圖上看,他們兩家相距的米數,是哪兩部分路程的和?求兩家相距的米數就是求什么?

  要求兩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要先求什么?這道題要分哪幾步來做?

  讓學生在課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綜合算式解答,同時指名兩人板演,分別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解答。

  集體訂正,說一說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問:這樣解答是怎樣想的?

  (2)教學第二種解法。

  提問:按照剛才的復習題,根據題里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可以求出怎樣的數量?線段圖上指的哪兩部分的和?

  (用紅色在線段上表示)他們經過4分相遇,兩人4分走的路程就是幾個這樣的速度和?(用手勢在圖上表示)

  按照這樣的分析想,要求兩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就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讓學生在課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綜合算式解答。

  學生口答綜合算式與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提問:這里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為什么乘以47這樣解答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板書:速度和X時間=路程)

  指出:速度和是兩人每分一共走的路程,乘走的時間,就表示有幾個這樣的速度和,這樣就可以求出兩家相距的米數,也就是路程。

  (3)解法比較。

  想一想,這兩種解法各是怎樣的數量關系?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

  2.小結。

  這里第一種解法是先算每人4分走的路程,再加起來就是兩人一共走的路程;第二種解法是先求每分的速度和,再乘以時間就是兩人4分一共走的路程。兩種解法的算式正好符合乘法的分配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題。

  學生讀題。

  提問:第一種解法可以按怎樣的數量關系來算?第二種解法可以按怎樣的數量關系來算?

  指名兩人各用一種方法解答,其余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在練 習本上。

  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練習八第3題。

  讓學生讀題。

  提問:這里的題目和剛才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同?從圖上看,求兩人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根據線段圖上表示的題意,求兩人4分所走的路程和可以怎樣算?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是相遇問題里求什么的應用題?(接相遇問題板

  書:求路程的應用題)怎樣解答相遇問題求路程的應用題?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八第1、2題。

  家庭作業:練習八第4題。

  (九)相遇問應用題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38-39頁練習八第5-8題,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及類似的工作問題的應用題。

  2.使學生認識一些稍復雜的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上節課已經學習了相遇問題應用題,知道了什么是相遇問題,學會了解答相遇問題里求路程的應用題。這節課,我們就練習這類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題練習

  1.做練習八第5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口答綜合算式,并說出兩種解法,老師板書。

  提問:第一種解法怎樣想的?第二種解法怎樣想的?

  指出:在相遇問題中,如果求兩地間相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別求甲、乙行走的路程,再相加求兩地相距的路程;也可以先求甲、乙

  的速度和,再乘以時間求兩地相距的路程。

  2.做練習八第6題。

  指名學生讀題,讓學生說一說條件和問題。

  提問:求隧道的長就是要求什么?(兩隊18天開鑿隧道米數的和)。

  求兩隊18天開鑿隧道米數的和可以怎樣想?還可以怎樣想?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作業本上。

  集體訂正,提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問:還有什么不同的解法?(老師板書綜合算式)這樣做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這道題和相遇問題比較,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兩人合工作問題)在數量關系上與相遇問題有什么類似的地方?(也是先求兩隊開鑿的米數再相加,或者先求工作效率的和再乘工作時間)

  (評析:這里是在相遇問題解答基礎上安排的變式題,通過解

  答及比較與相遇問題之間的聯系,使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擴展到

  類似的工作問題,使學生明確這一類習題的特點,認識和掌握這類

  問題的解題方法。)

  3.解答應用題。

  張師傅和李師傅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張師傅每小時加工10個,李師傅每小時加工8個,經過5小時正好完成。這批零件一共多少個?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提問每一步求的什么。

  4.做練習八第7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可以用圖示幫助理解。

  提問:求操場的跑道長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指出:小張和小李兩人跑步的米數之和就是操場的跑道長度。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

  指名口答算式。

  提問: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追問:這道題與前面做過的相遇問題相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說明:這道題與前面做過的相遇問題相比較,數量關系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前面的相遇問題往往是通過直線圖形來幫助理解題意,而這道題要把學生走過的路程和曲線相聯系起來,才能求出環形跑道的長度。

  三、發展題

  做練習八第8題。

  (1)要求學生根據第一種解法用三步計算第1小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

  集體訂正。

  提問:求航路長多少千米,就是求兩船航行25小時的路程的什么?

  (2)讓學生讀第2小題。

  提問:與第(1)題比較,這道題航行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哪只船航行速度快?航行了25小時后,哪只船在前,哪只船在后?

  (畫出示意圖)

  從圖上看,求兩船相距多少千米,實際上是求乙船和甲船航行路程的什么?這道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提問:誰來說一說,這道題要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每一步算的什么,并提問第三步為什么用減法。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練習了相遇問題求路程的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的基本方法是先求兩個物體各行走的路程再求它們的和,或者先求速度和再乘以時間。但由于題目里條件或者問題的變化,我們還要根據題里的具體變化情況靈活運用解題方法,列出相應的算式來解答。

  五、教學思考題

  根據題意先畫出小星和小明在大橋上第一次相遇圖,再在此基礎上畫出小星和小明繼續行走第二次相遇的軌跡。

  提問:怎樣可以求出小星和小明走過的路程呢?

  指出:這就是小星和小明5分鐘走過的路程。

  提問:小星和小明走過的路程和大橋長的米數有什么關系呢?

  看圖思考得出小星和小明走過的路程是大橋長的3倍。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六、課堂作業:練習八第7題,第8題第(2)題和思考題。

  (十)我們去秋游

  教學內容:教材第40~41頁教學實踐活動:我們去秋游。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提高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郊游》,要求會唱的同學跟著錄音機一起唱。

  2.同學們,現在是秋游的大好季節。秋游之前要作哪些準備呢?該涉及到哪些問題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就一起來討論這些問題。(板書:實踐活動  我們去秋游)

  二、組織討論一

  1.投影出示問題:秋游前要作哪些準備工作呢?請大家根據以前出去郊游的經驗說一說。

  指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地點、人數、交通工具、費用。

  2.向陽小學四年級的同學準備到"水上樂園"去游玩,他們已經收集了一些資料。(投影出示)

  3.看著這些資料,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指名學生回答。

  指出:

  (1)學生一共128人,每輛車坐45人,需要3輛車。

  (2)包車每輛300元,一共要車錢900元。

  提問:你能算一算車費和門票每人要交多少元錢嗎?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算。

  指出:門票2元,車錢8元,共要交10元。

  4.圍繞項目與定價表討論第41頁第2個問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并提問是怎樣算的。

  5.學生討論第41頁第3個問題,說說自己的設想。

  指名學生口答并說說自己的安排、想法。

  三、組織討論二

  通過剛才的討論已經知道出去秋游要做的準備工作。學校決之組織我們四年級同學去秋游,你們準備到哪里去,有多少人,要多少費用呢?大家一起來討論。

  分小組討論,并作好記錄。

  集體交流。老師按學生的回答在地點、人數、交通工具、費用后面板書(學生的想法如去的地點等可以不同,但要完整的方案)。

  提問:估計四年級出去秋游一共要多少費用?估計參加這次活動每人大約要交多少錢呢?

  小結:出去秋游必須定好地點、確定人數、核算一下費用,使我門的秋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以提高秋游的質量。同時在核算費召的過程中,對學過知識進行復習和運用,使我們在活動中鞏固知只,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實踐活動,你學到了些什么?

  板書設計:實踐活動    我們去秋游

  向陽小學    XX小學

  地點  水上樂園

  人數  128    128÷45

  交通  汽車3輛  300X3

  費用  車費:8元  900÷128

  門票:2元

  (十一)應用題復習(一)

  教學內容:教材第42頁復習第1-6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

  之系和解題思路,更正確地解答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并提高靈

  解題的能力。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復習較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這類應用題的特點,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題規律,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尋找解答應用題的中間問題,正確解答一些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當題中有一重復條件時,也可以用兩步計算解答。

  二、復習三步計算應用題

  1.做復習第1題。

  (1)請同學們把這道題做在練習本上。(同時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提問:做這道題你們是怎樣想的?還可以從哪里想起?怎樣想?

  指出:做三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從條件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提問:如果把問題改為"運來的稻谷比小麥少多少噸",

  (出示應用題)可以怎樣想呢?

  (讓學生從條件開始和從問題開始說一說怎樣想)

  誰來說一說,怎樣列式解答?(老師板書)

  提問:這兩道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不相同?

  指出:解答應用題,在確定每一步求什么以后,要根據題里數

  量之間的聯系,用適當的方法來解答。

  2.下面兩題各要用哪一道算式解答?為什么?

  (1)同學們去秋游,四年級3個組,平均每組24人;三年級4個組,平均每組16人。三年級比四年級少去多少人?

  (2)四年級3個組,共有24人;三年級4個組,共有16人。三年級平均每組比四年級少多少人?

  [24X3--16X4;  24÷3--16÷4]

  學生選擇后,要求說明理由。

  3.做復習第3題。

  (1)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集體訂正。

  提問:第一種解法是怎樣想的?第二種解法是怎樣想的?你能看出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嗎?

  為什么這道題可以有兩種解法?

  指出:在求兩個積的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里,積的因數有一個條件相同的時候,就可以用兩步計算來解答,這樣比較簡便。

  (2)提問:如果把第3題問題改成"海棠花比玉蘭花少多少棵",(出示題目)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老師板書。

  提問:第一種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種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做復習第4題。

  指名學生分別口頭提問題,老師出示,并口述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5.做復習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徐老師要帶多少錢呢?

  指出:47元按50元估價,102元按100元估價,買羽毛球拍大約300元,買網球拍大約500元,徐老師大約要帶800元錢。

  追問:你們能知道徐老師實際用了多少錢嗎?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追問:我們估計帶800元夠不夠?

  指出:在生活里,我們常常要估計,所以要學會估計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解答應用題時,可以用哪兩種思路來想?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復習題第2題,第5題第(2)題。

  家庭作業:第6題。

  (十二)應用題復習(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43頁復習第7~13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一般復合應用題的題目特征,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正確地解答三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點,加深認識相遇問題求路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解答。

  3.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檢驗應用題解答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復習應用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一般復合應用題和相遇問題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掌握檢驗應用題解答的方法,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二、復習應用題

  1.做復習第7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要求合唱組和舞蹈組一共有多少人,數量關系是怎樣的?要求合唱組比舞蹈組多多少人,數量關系又是怎樣?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個問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都要先求合唱組的人數?

  這兩個問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會不同?

  指出:這兩道題的中間問題是相同的,都是求合唱組的人數,

  所以都要先求出合唱組的人數,才能求出合唱組和舞蹈組一共的人數和合唱組比舞蹈組多的人數。由于這兩題的問題不一樣,所以最后一步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

  2.做復習第9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口答算式和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提問:做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算式里前兩步算出來的是什么數量?為什么是5輛小卡車運的袋數?

  指名一人板演驗算,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驗算。

  提問:請誰來說一說,黑板上是怎樣驗算的?通過驗算,說明了什么?

  指出:解答應用題,要根據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列式解答。解答后要注意檢驗解答是不是正確。

  3.做復習第11題。

  讓學生討論。

  指名口答可以用幾輛車?用幾輛大車和幾輛小車比較合適?

  說明:180個同學用42座的大客車來估算,最少要用5輛車。其中按180÷40=4(輛)……20(座)思考,用4輛大車和1輛小車比較合適。

  4.做復習第12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問:黑板上的這種解法是怎樣想的?它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板書數量關系式)

  還有誰的解法與黑板上的不一樣?(板書解題的算式)這是按怎樣的數量關系式解答的?(板書數量關系式)

  小結:在相遇問題里如果要求兩地相距的路程,可以先求出兩人各行了多少路程,再加起來;也可以先求出速度和,再乘以時間。

  5.做復習第13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學生回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學生做這道題是怎樣想的。

  指出:相背而行求路程的應用題,在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上,與相遇問題求路程的應用題是相同的,可以按相遇問題的方法來解答。

  三、講解思考題

  提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條件?求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指名學生口答這道題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追問:小芳和小力所行的路程和甲乙兩地相距的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課堂作業:復習第8;10題和思考題。

來源:網絡

      歡迎訪問奧數網,您還可以在這里獲取百萬真題,2023小升初我們一路相伴。>>[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本周新聞動態

重點中學快訊

奧數關鍵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4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五指山市| 通化县| 潼南县| 台湾省| 淄博市| 康定县| 白城市| 泸溪县| 华池县| 南充市| 达州市| 阳春市| 麟游县| 永仁县| 龙胜| 阿拉善盟| 临沭县| 凯里市| 义马市| 汕头市| 白城市| 洪泽县| 德钦县| 崇礼县| 临颍县| 绍兴县| 英德市| 呼和浩特市| 湘乡市| 达日县| 宝兴县| 湖州市| 龙陵县| 绵阳市| 北票市| 西昌市| 曲靖市| 棋牌| 巨鹿县| 漳浦县|